→以往各期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图书馆选编

           总第46期       2005年第8期                        2005年12月编印

          

本期要目:

 

      评估促进高校建设与发展

      明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六举措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加快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专题

      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发言摘登

      电子商务与高等职业教育初探

      谈发挥培训职能对促进职业院校发展的重要性

      教育部关于实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的意见

 

文本框: 报 刊 信 息

 

区县各定位 全市一盘棋

■文/ 王海燕

  这个年根儿,延庆县千家店镇党委书记陈合安过得比哪年都踏实,从今年起,他再也不用为完成税收任务到处求人了。

  千家店镇位于延庆县东北部深山区,地广人稀,招商引资一直是个大难题。镇域内仅有两家福利企业,年上税不足2万元。往年,为了完成121万元的年税收指标,陈合安一到年底就马不停蹄地跑县里的经济开发区,央求人家把税收完成的超额数“倒”一点儿给镇里。

  不仅如此,因为GDP和税收这两条要命的“短腿”,全镇机关干部不管使多大劲儿,到了年终考核,千家店镇在全县15个乡镇中只能排到中下游水平。

  而从今年7月份起,千家店镇被划为县里的“生态保护发展区”,不但不再硬性考核税收和GDP,镇机关的“人吃马喂”也全部由县财政承担。用老陈的话来说,“这回,咱穷山沟里的乡镇干部也有奔头了”。

  这一变化,源于今年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区县功能定位指导意见的出台。

不再一把尺量所有区县

  1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根据北京的现实条件,新《总规》确定了北京未来四个主要的发展目标定位——国家首都、国际城市、历史名城和宜居城市。其中,“宜居城市”概念的首次提出,标志着政府观念向“以人为本”方向的重大转变。

  针对未来北京发展格局,新《总规》确立了“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在此基础上,形成“中心城——新城——镇”的市域城镇结构。关于北京旧城,新《总规》明确了坚持以人为本和整体保护的原则,鼓励发展适合旧城传统空间特色的文化事业和文化、旅游产业,积极探索小规模渐进式有机更新的方法。关于产业结构,新《总规》明确,中低端的传统制造业将逐渐从北京的版图上消失,传统的高耗能产业将受到限制,北京将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

  如果说,国务院批复的新总规为北京未来15年建设发展提供了宏伟蓝图,那么时隔4个月,市委、市政府发布的关于区县功能定位及评价指标的指导意见,就是实现这一蓝图的行动纲领。

  这个指导意见从“全市一盘棋”的高度,把全市18个区县依据其各不相同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在北京总体发展战略中的位置,划分为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等四大类功能区,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人居环境三个方面,按其功能定位的不同,分别设置若干项最具代表性和导向性指标,进行要求和考核,而不再以GDP这一把尺子来丈量所有的区县。

  从城市总体规划成功修编,到区县功能定位划分,到与之相呼应的科学评价指标体系确立,北京正在收获一种崭新的发展思路。

18区县竞走特色发展路

  虽然不用再为税收和GDP犯愁,可陈合安今年的活儿一点也没少干。

  今年7月,延庆县落实“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区县功能定位,把全县的15个乡镇也划分为生态新城,生态城镇发展区、生态涵养产业区和生态保护发展区四类功能区,并按照定位的不同,建立不同的评价标准体系。

  对于千家店镇所属的“生态保护发展区”,县里除了考核安全指数、居民和农民人均劳动所得增长率等五项共性指标,重点考核的就是林木保护指数、地表水质达标率和旅游收入增长率。

  冲着这三项指标,陈合安开始了新一轮的奔波。整治环境,发展旅游,一缺资金二没项目。为这事儿,陈合安将市县两级的发改委、财政局、农委、旅游局、市政管委统统跑了个遍。一年时间过去,千家店镇经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力度最大的一次改造”:镇中心区实现“雨污分流”,新建大型垃圾卫生填埋场;2000米长的镇中心大街改造拓宽,8400平方米镇中心文化广场落成;濒危的明朝白塔修缮一新……

  优美的环境把城里人招来了。今年,千家店镇的民俗旅游村又新增了两个。依托镇域内的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老陈决定用两到三年的时间,让大部分村子都吃上旅游饭。

  延庆千家店镇只是一个缩影。围绕着落实新总规和区县功能定位,北京18个区县都在积极谋求新一轮的科学发展。

  房山属于城市发展新区,承担着产业发展和生态涵养双重职能。从这一功能定位的要求出发,根据各村庄不同的区位、资源优势和经济发展水平,房山将全区分成了环境整治型、产业支撑型和整体改造型三大类型。在三大类型九种模式的分类指导下,将形成“一带两区”的新农村发展格局,即:良乡、城关、阎村、长阳四镇组成的城市发展带;其它平原、丘陵乡镇组成的城市拓展区;山区乡镇组成的生态特色区。

  石景山属于城市功能拓展区,借首钢搬迁的契机,正在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矢志建设北京休闲娱乐中心。为了吸引和接纳数字娱乐企业入驻,石景山盘活写字楼、闲置厂房,给予企业优厚政策待遇。目前,全区已经汇集FLASH动画、卡通片、网络游戏、手机游戏等类别的数字娱乐企业50余家,仅这些企业预计今年销售收入可突破5000万元,上缴税收500万元。

  崇文属于首都功能核心区,今年提出以天坛为中心构造“环天坛文化圈”,让崇文成为向中外游人展示古都风貌、老北京民俗风情和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为此,区里积极锻造十大文化工程,其中包括把前门大街恢复为清末民初风格的传统商业步行街;开发建设祈年殿大街成为多元化文化演出为主的街区;全面改造龙潭湖地区,使其成为亚洲最大的体育产业聚集区、北京体育文化休闲中心……

  首次经济普查引入分区概念

  在最新发布的北京市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中,北京首次按照首都四大功能区公布了二三产业地区生产总值分布情况。

  普查结果显示:按照新的区域功能定位划分,首都功能核心区的地区生产总值1533.5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25.3%;城市功能拓展区的地区生产总值为2777.2亿元,占全市的45.8%;城市发展新区1046.6亿元,占17.3%;生态涵养发展区为276.3亿元,占4.6%

  各功能区的产业结构特点鲜明:

  首都功能核心区第三产业比重高达88.4%,其中金融业所占比重达到23%

  城市功能拓展区仍以第三产业为主,比重高达73.1%,第二产业占26.7%

  城市发展新区以第二产业为主,比重达到59.2%,其中制造业比重达到52.7%

  首都生态涵养发展区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达到10.8%

  而按照区县功能定位对四大功能区的产业布局规划,首都功能核心区的产业重点是金融保险业和现代服务业。城市功能拓展区产业重点是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城市发展新区应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生态涵养区的产业重点应是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

  两相比较,不难发现,上述一组数字所体现的产业分布,与对四类功能区的产业布局规划正好暗合。这既反映了北京近年来持续不懈地调整产业结构的成果,也更增强了人们的信心,北京将在既往发展和调整的基础上,沿着区域协调、城乡统筹的道路迈出更大更快的步伐。

  从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到出台区县功能定位及评价指标指导意见,北京经历了一次从规划层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实践。在新总规和区县功能定位的指导下,北京正向着全面、协调、永续发展的光明前景前进。

20051223日《北京日报》)

 

全国人大明确违宪审查程序

    据新华社电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十次委员长会议1216日上午完成了对《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经济特区法规备案审查工作程序》(简称《法规备案审查工作程序》)的修订,并通过了《司法解释备案审查工作程序》,以进一步建立健全法规和司法解释备案审查制度,维护国家法制统一。

  鉴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在法制工作委员会增设了法规备案审查机构,修订后的《法规备案审查工作程序》规定,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常委会认为法规同宪法或者法律相抵触,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书面提出审查要求的,常委会办公厅有关部门接收登记后,报秘书长批转有关专门委员会会同法制工作委员会进行审查。上述机关以外的其他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以及公民认为法规同宪法或者法律相抵触,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书面提出审查建议的,由法制工作委员会负责接收、登记,并进行研究;必要时,报秘书长批准后,送有关专门委员会进行审查。

  修订后的《法规备案审查工作程序》还规定,专门委员会认为备案的法规同宪法或者法律相抵触的,可以主动进行审查,会同法制工作委员会提出书面审查意见;法制工作委员会认为备案的法规同宪法或者法律相抵触,需要主动进行审查的,可以提出书面建议,报秘书长同意后,送有关专门委员会进行审查。

  关于同宪法或者法律相抵触的法规的纠正,修订后的《法规备案审查工作程序》规定了三个步骤:一是与制定机关进行沟通协商;二是通过有关专门委员会提出书面审查意见,要求制定机关纠正;三是经过上述工作,制定机关仍不纠正的,通过常委会审议决定,撤销同宪法或者法律相抵触的法规。

  为了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十次委员长会议还通过了《司法解释备案审查工作程序》。《司法解释备案审查工作程序》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的司法解释,应当自公布之日起三十日内报送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国务院等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以及公民认为司法解释同宪法或者法律相抵触,均可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书面提出审查要求或审查建议。

  此外,《司法解释备案审查工作程序》还就有关司法解释的报送和接收、审查工作的分工负责、被动审查和主动审查、同宪法或者法律相抵触的司法解释的纠正程序等作出了具体规定。

20051220日《新京报》)

京郊动态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文/ 郝中实

    127日下午,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并通过《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意见》。市委书记刘淇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近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本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取得了较快发展,在组织农民进入市场、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目前,全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有1273个,入社农户29.8万户,占全市从事一产农户的50%。但总体上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存在着发展规模小、覆盖面不宽、服务能力弱等问题,与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必须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会议要求,要坚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为目标,以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为方向,坚持市场为导向、农民为主体、利益为纽带,积极培育、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努力实现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要坚持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坚持因地制宜、规范发展,坚持市场为主导、政府引导扶持等基本原则,围绕各区域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争取到2010年,在优势农产品产地普遍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民经营收入有明显提高。

  会议强调,发展生产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对发展现代农业非常重要。市和区县党委、政府都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一个重点,积极支持扶持,抓好典型,延长农业产业链,稳定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农民增收。要加快农村现代流通体制建设,积极探索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供销合作社改革结合的路子,不断健全和完善农村流通服务体系。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开始就在规范健全制度、防止经营管理出现偏差等方面打好基础,保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贡献。

2005128日《北京日报》)

  

北京打造都市型现代农业

五大农业发展圈初见雏形

■文/ 朱隽  王建新

    根据京郊不同区域的资源状况和功能特点,结合区域优势,北京划定五个农业发展圈,积极打造都市型现代农业。来自北京农委的消息,目前这五个发展圈已初具规模。

  据介绍,这五个发展圈分别为:以景观农业和会展农业为主的城市农业发展圈,主要包括四个城区和部分城近郊区;以精品农业和休闲农业为主的近郊农业发展圈,主要包括六环路以内的城近郊区;以规模化的产品和加工农业为主的远郊平原农业发展圈,主要包括远郊平原及浅山区;以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为主的山区生态涵养发展圈,主要包括郊区北部、西部和西南部山区及与外埠基地横向联系的合作农业发展圈。

目前,京郊已建成旅游休闲观光园区2000多家,年接待人次近4000万,年收入27亿元。郊区观光农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达11.3%,未来几年还将每年提高5个百分点。获得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470个、农产品产品认证698个,截至今年年底,市级标准化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将达到839家。已有北京三元集团、方圆平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在河北承德、张家口、内蒙古等地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解决当地农民就业,带动农民增收。

2005年12月4日《人民日报》)

 

看京郊农业的魅力

■文/ 朱隽

  张女士一家是典型的北京家庭,夫妻上班,孩子上学。作为主妇,张女士每天除了工作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张罗全家的吃饭“大事”。“每天买菜做饭最关心的就是买回来的东西安全不安全,所以我基本上都到超市去买有品牌的农副产品,虽然贵点,但吃着放心。”张女士道出自己的买菜经。

  来自北京城区连锁超市的消息也证实,越来越多的京城消费者和张女士一样,在购买农副产品时首先考虑的是质量和安全,其次是品牌,最后才是价格。

  作为全国最大、最密集的消费市场之一,经测算目前每年北京城市农产品(食品)的消费总额约为623亿元。如此庞大的市场、如此明确的需求,怎样满足?

  “了解都市人的需求是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起点;要满足京城人胃的需求就要开发好都市农业的生产功能。”北京市农委副主任张贵忠表示。“优势农产品要科学化种植、标准化管理。目前北京已建成市级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近900家,有70%的食用农产品实现标准化生产,吃得安全能够基本保证。”

  在北京蟹岛生态农业园区,记者碰到了来这儿打工种菜的赵大姐。“在老家(张家口)种了十几年菜,到这来之后发现自己不会种了。蔬菜生虫,原来就是喷农药,可这里要用烟叶泡水洒;施肥也新鲜,用的是沼渣和沼液,不用化肥。就因为吃着放心,我们这黄瓜卖到4块钱一斤,还都抢着买。”

  小子昂今年7岁,刚上小学。自从爸妈带他去了一次郊区休闲游,每个周末他都吵着要再去。“农村太好玩了,能看到树林里的鸟、地里的玉米,能摘桃子、抓鱼,还能看小毛驴拉磨和母鸡下蛋。”调查显示,北京有2/3以上的家庭热衷于到郊区出游。

  提起世界花卉大观园的火爆,丰台区花乡草桥村党支部书记王茂春连说没想到。靠种植经营花卉、苗木发家的草桥,当初只想建个和社区配套的公园,可当热带雨林馆、沙生植物馆等7个温室建好,几千种植物集聚一堂时,48元一张的门票阻挡不了都市人的脚步,平均每天有近千人来这里参观休闲。郊区休闲游强烈的市场需求可见一斑。

  张贵忠说:“都市型现代农业不能仅用生产功能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也要提供精神产品,开发它的生活功能。郊区不应仅作为粮食和副食品的供应基地,近郊可以发展集景观、科技、休闲为主的园区农业,远郊可以发展融教育、体验、观光和生产于一体的旅游观光农业。这样一方面可以让都市人回归田园、感受自然、体味农业的魅力;另一方面,可以加速农村劳动力向餐饮、服务等第三产业转移,增加农民收入。”

  郊区农业的生态功能愈发受到关注。可这生态功能价值能有多大?北京市农委种植业管理处处长高云峰曾做过计算,通过固碳制氧、水土保持等,京郊农业对生态的服务价值年产出可达100多亿元,现值可达3000多亿元。

  北京的农业资源相对有限,缺水严重,耕地资源相对短缺。北京市提出的以水定业、以地定种、以草定畜、以景定游,就是充分考虑环境可承载量。“要实现农业的生态效益,就不能再单纯考察农业增加值、农业生产总量等指标,而要建立新的评价指标体系。”张贵忠说。

2005124日《人民日报》)

 

北师大“牵手”首都各区县

■文/ 蔡继乐

    日前,北京师范大学在校内召开“服务首都、服务社区、共谋发展”座谈会。北京市海淀区、大兴区、昌平区、密云县以及北太平庄街道分别由主管领导带队赴约。北京市委副书记龙新民,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朱善璐等领导应邀出席。

  据了解,这已经不是北师大第一次主动“约会”了。在分别和各区县确定了合作项目,并经过一段时间磨合后,北师大希望在这次座谈会中进一步了解各区县的需求,为下一步对口支援合作工作提供指导。各区县则希望在与学校互通有无中确定新的合作项目。

  据了解,服务首都、服务区县为学校学科发展提供了新的生长点。北师大根据奥运会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在延庆县建设了近1000亩的野外综合生态恢复实验基地,在密云水库库区建立了水土保持工程试验场。经北京市科委批准,学校专门成立了北京市防沙治沙工程技术中心,成为学校开展应用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机遇。

  北师大还和密云县开展了“校县联手,共育英才”的合作共建活动,学校20个研究生支部与密云10所中小学进行对口共建,在近10个月时间里,开展共建活动39项。

  座谈会上,密云县县长王孝东希望进一步巩固共建活动并提出了新的合作意向。海淀区委副书记彭兴业肯定了北师大在海淀区改革发展中作出的贡献,并正式提出与学校签署全面合作框架协议的意向。大兴区也明确了与北师大的共建内容。

 (20051213日《中国教育报》)

 

10所首都高校

利用高校资源优势服务京郊

■文/ 刘昊

  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首都高校纷纷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和学科优势与周围社区、远郊区县手拉手互动,送知识进社区、进京郊,服务社会。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0所首都高校与顺义、通州、平谷等10个远郊区县对口支援。在今后的5年内,高校将帮助区县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支持郊区农民培训、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干部培训,高校每年争取有1项以上科技成果在当地实现产业化。

中国农大、北师大等高校的党员走进远郊区县,帮助当地农民致富。中国农大一批党支部与京郊农村开展“红色1+1”科技行动,通过科技支农带动郊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北师大20个党支部与密云10所中小学对口共建,支教农村中小学。

(摘编自20051217日《北京日报》第2版“首都高校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综述”一文)

 

 

评估促进高校建设与发展

■文/ 朱振国

   今年1020日一早,东北财经大学校长艾洪德教授和学校师生一起,等待着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反馈对该校的考察意见。

  东北财经大学于200210月正式启动了本科教学评建工作。艾校长对记者介绍说:“三年来,我们以各项指标达到并超过A级标准为目标,对教学改革、建设和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全面的盘点、梳理、调整和充实,我可以有根据地说,我校的评建工作真正达到了‘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目的。此次评建工作将是我校改革发展的新起点。”

  高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无疑是近年来高等教育改革最具影响力的大事之一,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今年共有77所本科高校和100多所高职高专院校接受它的检验。日前,记者为此走访了部分受评院校和参评专家,他们深切地感受到教学评估正成为推动和促进高校建设和发展的源动力之一。

评估是促进高校改革和发展的“抓手”

  由合格评估、优秀评估和随机性水平评估“合三为一”的“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从2003年开始五年为一轮,将涉及全国600多所普通本科院校和1000多所高职高专院校。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刘凤泰主任介绍,高校教学评估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截至2005年底,教育部已经对全国173所普通本科院校、200多所高职高专院校进行了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同时还开展了高校学科专业教学质量评估工作的试点。独立学院评估方案的研制工作目前也在顺利进行。

  教育部高校教学评估专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张彦通教授对于评估作用的见解在众多专家中很有代表性。

  他认为,从高等教育的长远发展来看,教育质量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而且也是影响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引导高等教育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开展评估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力“抓手”。

  中国政法大学党委书记石亚军教授在一次座谈会上提出,评估的意义就在于促进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通过评估解决好“办什么样的高校”和“怎样办好一所高校”这两大根本问题。

  他说,以前学校领导关心的多是教师、教室、教材,而评估过后,观念上向更加根本的问题靠近:就是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特色问题。应当说,不搞评估这些内容也会有,但是凸显的速度不会这么快,改革的涉及面不会这么广,发生的巨大变化不会这么集中。

  重庆大学校长李晓红教授提出,开展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使质量意识深入人心,教学中心地位得到保证;教学经费投入加大,办学基本条件极大改善;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风学风进一步好转。

评估的最大受益者是学校和学生

  东北财经大学校长艾洪德教授对记者讲过一句给人印象很深的话。他说大学不是大楼,但是却不能没有大楼。如果没有面积充裕、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场所,没有良好的教学仪器设备,就很难组织一流的教学,开展一流的科研。评估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办学条件的改善。”

  先后参加了十余所大学评估的武汉大学谭力文教授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在对西南一所高校评估前,他们来到一位教授家里,看到这位教授伏在一台缝纫机上备课,正好天下起雨来,漏到屋子里的雨水淋湿了他的书稿。虽然当时这所学校评估准备得也相当认真,但因为这样一件小事,专家们向学校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此后,当专家们再次来到这所学校评估时,这位教授已经搬进了宽敞明亮的三室一厅,结果评估专家组给了这所学校高度的评价。这说明评估在其中起到的促进作用。

  的确,评估工作的最大受益者是学校和学生。

  山东大学校长展涛教授提出,大学发展,教学为先,学生为先。致力于培养中国最优秀的本科生是山东大学的战略选择和长远目标。本科教学评估工作,无疑对山东大学落实这些办学理念有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武汉理工大学副校长张安富教授对于评估给自己的学校带来的变化印象深刻。由于评估,学校领导更加重视教学工作,每周都要听若干节课,还带头给本科生上课,同时学校还制定了一系列向教学倾斜政策,实行教学工作一票否决制,优先保证教学经费的投入。学校2001年实验教学经费是1200万元,20022000万元,2003年至今均保持在3000万元的规模。

  评估专家组长严新平记得到中国民用航空学院来第一天的晚饭后,他遇到几名机械工程系的学生就问:你们知道学校在接受评估吗 ?同学们的回答是知道。当他问学生如何看待评估时,同学们发自内心地说,当然希望学校评估有一个好的结果,因为评估不但改善了他们的学习生活条件,将来还会有助于他们找到一份好的工作。

教育的质量,百姓的关注

  北京化工大学副校长郭广生教授认为,当前,教育质量问题从未像今天这样,成为百姓关注的焦点,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是发布我国的高等教育质量信息的权威部门。就像商品质量问题一样,大家可能并不是十分关注相应的生产部门,关注更多的是商品质检中心发布的有关信息。所以,从评估中心所承担的责任来看,它就是高等教育的质量检测中心和质量监督局。

  他说,老百姓过去之所以不像现在这样关注高等教育,是因为过去只有少数老百姓的孩子能够上大学。现在国家已经步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年轻人上大学的比例越来越高,所以老百姓都非常关注高等教育。

  面对社会对评估工作的各种反响,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李志宏副主任说,任何事情在做得越来越大的时候,必然会引起社会的关注,高校教学评估也是如此,这是很正常的。参加过评估的高校切实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可以预见,坚持五年一个轮回的高校教学评估制度,必将会推动中国所有高校都能大大加强教学建设。当然,社会上对评估工作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这充分表明社会对教育的关心,对教育的期望值更高了。这也促使我们不断改进和完善评估工作,努力把好事做得更好、更实。

  针对一些媒体对于高校教学评估工作的片面评述,南开大学副校长逄锦聚教授指出,这一方面说明人们的民主意识增强了,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但从另一面也折射出,有的人对教育工作和评估工作了解还不够全面,在某些方面甚至存在误解,这些都需要正确对待并加强引导。

  他认为,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高校乃至社会有关方面的共同责任。评估方向上没有错,是政府指导学校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但是有需要改善的地方,用那句话说:改革发展的问题需要用改革发展的手段去解决。

   20051211日《光明日报》)

 

毕业生就业工作

明年高校毕业生

就业工作六举措

■文/ 刘宁 姜乃强

   举措1:完善落实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各项政策

  加快建立市县两级毕业生就业领导协调机构,推进各项政策深入落实。主动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信息服务和职业指导服务,对高校毕业生以从事短期职业、个体经营等方式灵活就业的,在户籍管理、社会保险缴纳和接续等方面提供政策帮助。积极鼓励各地、各高校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并加强对政策落实督察。

  举措2:全面提高就业指导服务水平 、培育市场体系

  要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制度化、专业化、全程化、信息化水平,强化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的公共服务职能,充分发挥其公益性和主渠道作用。高校要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把就业指导课列入必修课或必选课,积极开发就业创业指导教材,促进就业指导学科建设,促进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实现专业化和职业化。实现全国范围的远程面试和网上初选,加快建立全国大学生就业网上联盟。

  举措3:鼓励、支持、扶助大学生自主创业

  高校要积极开展创业指导服务。对有创业愿望并具备创业条件的高校毕业生要给予积极支持,及时提供创业培训、开业指导、项目开发、小额担保贷款、跟踪扶持等“一条龙”服务,继续落实好从事个体服务的毕业生3年内免交登记类、管理类和证照类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政策,在申请、登记、审批等方面提供“三优先”和“绿色通道”服务,加大对创业典型的扶持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毕业生实行减免税费政策。

  举措4:深化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改革

  在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高职院校教学评估和独立学院教学评估中,加大就业状况指标的权重。坚持和完善毕业生就业率公布制度,坚持年度招生计划与毕业生就业率适度硬挂钩。高职院校必须转变办学思想,以适应企业和社会需求为目标,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

  举措5:对就业有困难的毕业生给予特殊帮助

  各地、各高校要继续加大对家庭困难、残疾、民族学生的就业扶持力度,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咨询,防止因就业问题出现焦虑、悲观和不满情绪;采取有效措施,对这部分毕业生重点指导、重点服务、重点培训、重点推荐;对于毕业半年以上未能就业并要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要实施失业登记制度,充分享受国家提供的各项政策优惠和各种免费服务;对于生活困难的高校毕业生,可按有关规定向户籍所在地民政部门申请临时救助,纳入其救助体系的毕业生,可享受生活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司法救助等服务。

  举措6: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氛围

  把思想教育、毕业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与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帮助其做好从学校走向社会的各种准备。

20051210日《中国教育报》)

 

人事制度改革

西城379个处级岗位

有了说明书

■文/ 刘英侠

    用职位说明书专门为处级干部岗位定职责、定标准,这是西城区干部管理的新办法。日前西城区379个处级领导岗位的职位说明书已经完成。今后该区在任用、培训、考核、管理处级干部时将逐步由职务管理向职责管理转变。

  笔者在西城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的职位说明书上看到,说明书分成七个部分,包括职位基本信息、职位概述、职位关键职责、业绩评价主要指标、职位权限、工作内外部关系和任职条件资格,每个部分还分有具体的小项。

  其中,业绩评价主要指标一栏详细规定了城镇登记失业率、职业资格证书持证率等8项评价指标。任职条件资格一栏中明确规定,任此职位人选必须具有经济管理、法律、行政管理等相关专业背景,掌握领导科学、劳动保障、法律、经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等方面的相关知识。

  据西城区高级经营管理人才评价推荐中心咨询培训部总监陆忠介绍,“党政机关职位说明书项目”历时6个月,到今年11月底才完成了职位说明书的“标准格式模板”。这套职位说明书分为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区纪委、区法院、区检察院、区群众团体组织、街道9个序列,根据各单位的工作性质,制定不同处级岗位的干部职责、权限、任职条件资格、业绩评价主要指标等。

  陆忠表示,该职位说明书只作为处级领导干部任用和考核的依据。处级领导干部的任免还要按照组织程序进行。

  据悉,职位说明书的建立撰写工作具体到每一序列所包含的全部单位、每一单位所包含的全部处级职位,一些暂未配置人员的处级职位也都有相应的标准。目前,西城区委有关部门正在把379个处级领导干部职位说明书编辑成册,然后将属于每个单位的部分编成分册发送给相关部门。

  据西城区组织部门介绍,作为北京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部分,今年8月,市委组织部正式下文,明确要求各区县建立职位说明书,并对要素和格式做了统一要求。此前,市委组织部曾在通州进行试点工作。目前,东城、朝阳等地也建立了处级领导干部职位说明书制度。

另据了解,西城区将于明年推出正处级领导干部的“胜任特征模型”测评,即在采样、调研的基础上,通过数学模型,建立体系,将所有的胜任特征模型形成数据,让科学数据成为选拔干部的重要依据。目前,西城历时两年的“中国特大城区党政正处级一把手领导胜任特征研究”课题已经通过专家评审。

2005125日《北京日报》)

 

北京统一事业单位考核标准

■文/ 申剑丽

    1219日,北京市人事局对外公布《北京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试行办法》,今后全市事业单位将重点考核工作人员业绩,考核结果作为增资晋级奖惩依据。该办法是北京市第一个在全市事业单位中统一施行的考核办法。

分四个等级考核业绩

  按办法规定,今后北京市将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试行有组织、有程序的具体考核。考核的具体范围包括全市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经批准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的事业单位不列入本办法的适用范围。

  考核工作由本单位考核(聘用)工作组织负责实施;考核(聘用)工作组织由本单位人事部门负责人、纪检部门负责人、工会或者群众代表组成。

  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品德、能力、知识、业绩等方面,重点考核工作业绩;考核结束后将有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次结果。

  其中品德、能力、知识、业绩表现差,不能履行聘用(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和岗位工作要求,不能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或在工作中造成严重失误,为“不合格”。

考核结果有异议可复核

  在具体操作中,考核分为年度考核、日常考核或聘期考核等层次。年度考核应与日常考核相结合,一般在每年年末或翌年初进行。

  办法规定,年度考核需有一定范围内的民主测评,由部门主管领导、考核工作组织、单位领导等依序作出考核意见,最后拟确定为优秀等次人员的基本情况,要在本单位范围内公示。

  办法特别规定了有不同意见时的“申诉”途径。当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年度考核结果有异议,可在接到考核结果通知之日起十日内,向本单位考核(聘用)工作组织提出申请复核,组织在十日内提出复核意见,并通知本人;本人对复核意见还有异议,可在接到复核意见之日起十日内,再向上一级主管部门提出申诉,由上一级主管部门作出最终结论。

考核结果作为晋级依据

  北京市人事局特别指出,年度或聘期考核结果,应作为事业单位对工作人员续聘、解聘、加薪、晋级、奖惩的主要依据。

   20051220日《新京报》)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加快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专题

  1123日至24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师资管理研究分会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暨人才强校战略研讨会在南昌大学召开。教育部人事司有关负责人和数十所大学的校长及人事部门的负责同志围绕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这个主题,研讨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大问题。与会代表认为,高等学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肩负着提供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的重大责任。研讨会提出,高校人才工作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人才观,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以高层次人才队伍为重点,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创新人才工作的体制和机制,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软环境,不断提升高校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师资管理研究分会理事长谢绳武主持了研讨会,中南大学校长黄伯云院士、武汉大学校长刘经南院士、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等分别围绕“提高高校自主创新能力”、“深化高校教师职务聘任制改革”、“高校集聚人才软环境建设”等内容作了大会发言。本刊摘编了2005129日《中国教育报》上刊载的部分观点,以期能为我院实施人才强校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北京大学:建设世界一流

的教师队伍

  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北京大学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1999年启动985工程一期时,学校明确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关键是建设一支世界一流的教师队伍”的指导原则;2004年启动985工程二期计划,学校进一步提出“以队伍建设为核心,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交叉学科为重点的”指导方针。通过持续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不断改革创新,北京大学的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大力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高度重视国际顶尖级优秀人才的引进,充分发挥其领军作用。在政策、机制和环境方面确保优秀人才有发挥卓越才干的宽广舞台。北京大学抓住机遇,利用现有的多学科优势,将队伍建设、学术组织机制创新、学科建设有机结合,加大力度引进一批国际顶尖级的人才。

  ——大力加强院士级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现有院士在学科建设中的战略作用,造就更多的战略科学家;另一方面要加强院士后备队伍的建设。北大从长期发展的战略高度把加强院士队伍建设列入学校中长期规划。向有关人员进行倾斜性资助,在人力、物力、实验室条件和争取国家重大项目中给予特殊支持,以使他们专心研究工作。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设立了资深教授岗位。其在校内享有两院院士同样待遇。采取有力措施扩大文科大师队伍,进一步凝聚力量、占领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制高点。

  ——围绕“长江学者计划”,扩大优秀人才总量。长江学者队伍既是当前学科建设的突击队,又是院士队伍的后备军。为了继续发挥聘期届满的长江学者的作用,北大出台了《关于长江学者聘期届满评估以及续聘工作的意见》,对于聘期内业绩优秀的长江学者可以续聘,并继续享有长江学者的待遇。

  推动教师队伍结构优化与质量水平整体提升

  在学历结构优化方面,学校从1995年起一直坚持“新进教师原则上应具有博士学位”的原则,2003年进一步明确新进教师原则上应具有本学科最高学位的原则。目前,北京大学校本部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已上升为65%

  在学缘结构优化方面,学校坚持公开、平等竞争的原则,鼓励不同学缘的优秀人才公平竞争。从校外引进优秀人才的力度不断加大,促使三三制学缘结构的形成。

  目前校本部教师,已初步形成归国人员占1/3、本校毕业占1/3、国内其他兄弟院校占1/3的“三三制”结构。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中,国外获得博士学位的目前已达33%,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国外一流大学毕业的博士。

  在梯队层次结构方面,学校坚持以高层次创造性人才为教师队伍的龙头,以跨世纪优秀人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青年学术骨干等为主体,努力造就可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2005年度,学校又出台“优秀青年人才引进计划”,致力于培养和造就有潜力的后备队伍。

 

 

 

中南大学:构筑大平台承担

大项目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中南大学坚持“人才队伍建设服从和服务于创新能力建设,创新能力建设支撑和带动人才队伍发展”的基本理念,着力培育和提升人才队伍的自主创新能力,取得了较明显成效。

  构筑大平台,承担大项目,以国家重大需求为目标开展科学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建设高水平的科技创新条件平台是取得重大创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中南大学集17个国家重点学科、1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优质资源,构筑了“2+5+1”交叉学科创新大平台,组织大队伍,开展原创性研究,显著提升了自主创新能力。

  以国家重大需求为目标开展科学研究,是我国当前科技工作的重要特征。同时,高校积极承担国家重大项目,能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也能得到国家重大支持,从而集聚优秀人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当代科技创新不仅需要多个学科的交叉渗透,而且还需要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合作与集成,必须加大产学研合作的力度,从而为提升高校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有力保障。因此,构建创新型大学,应该按照“构筑大平台,承担大项目,产学研合作,引进国外资源,推进制度创新”来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自主创新是高校快速发展的根本动力,人才队伍建设必须牢牢抓住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和提升这条主线。

  防止人才工作中“三个最大流失”

  2000年初,中南大学领导班子与广大科技人员就如何更好地激活改革开放20多年来学校形成的智力和科技资源,如何形成有效的技术创新机制,如何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等问题,开展研究和探讨,形成了共识,这就是“三个最大流失”:科技人员无研究开发积极性和创造力是学校国有人力资源的最大流失;科技成果不能有效转化是学校国有无形资产的最大流失;科研实验设备不能充分利用是学校国有有形资产的最大流失。

  学校还推行了“学科性公司制”的创新模式,即以学科科技创新成果作价入股,组建高新技术企业,以公司制机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推行“人才特区政策”的“三配套”、“三接轨”的特区政策,即“人才梯队配套、科研条件配套、管理机制配套”,“薪酬的落实与国际接轨、团队的管理与国际接轨、经费的使用与国际接轨”等。

几年来,我校以14位两院院士为核心,形成优秀创新团队,积极承揽国家重大研究项目,新增千万元以上的国家重大研究项目11项,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项,973计划首席项目4项。正是在这些重大研究项目的引领下,一个个充满生机活力的交叉学科创新团队迅速成长起来,在解决国家建设急需解决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的同时,自主创新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中山大学:大力营造

人才成长的软环境

  中山大学党政一把手和学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始终将人才队伍建设和高层人才引进作为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

  人才工作是每位校领导都必须关注的工作

  人才问题是学校党委始终关注的重大问题:“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已经成为学校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学校党委提出,每一位校领导各有分管的工作,侧重各有不同,但人才工作则是每位校领导都必须关注的工作,全体校领导要主动推进人才强校战略,为中山大学广纳贤才。要以制度激励人,以学术氛围吸引人,以资源保障人,全面创造适合创新人才引进与成长的宽松学术氛围和良好学术环境。中山大学是一个整体,每个人都是其他人的外部环境,和谐的整体正是由每一个“互为外部环境”的个体共同营造的,有赖于其中每个个体的共同努力。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教授、学者之间应该“尊重知识、承认差异、相互欣赏”

  积聚高层次人才关键是要形成一个尊重人才的“软环境”。何谓人才发展的软环境?学校认为,要在校内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一个人人想干事,人人想出成绩,适合于各类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如何营造这种尊重人才的良好环境,基础是高校领导班子的团结;重要条件是学者之间形成一种“尊重知识、承认差异、相互欣赏”的氛围。为此,学校大力提倡教授、学者之间应该相互尊重、相互欣赏,要承认学科之间的差异,尊重别人研究的学问。同时,充分发挥院长系主任、学科带头人的关键作用,因为他们知道谁是本学科的优秀人才,只有他们具有的宽阔的胸襟和高远的眼光,敢于和乐于引进、培养胜于自己的人才,才能使人才软环境不断优化。

  行政管理人员要对知识有敬畏之心,善待学生,善待老师

  营造这种尊重人才的良好环境,关键是改善机关行政作风和服务态度;前提是合理的制度设计。高层次创新人才发展的软环境直接地与学校实行的各种制度和政策相关。高校的行政管理部门,既是制度的设计者,也是制度的执行者,代表学校行使管理职能,但是“管理”强调的并不是“管”,并不是让处长们在校内“做官”,而是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为此,学校对行政部门的要求,首先是服务。行政人员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对于营造学校宽松和谐的氛围所起的作用是决定性的。行政人员必须善待学生,善待老师,尽最大的努力为他们服务,这是一个刚性的要求。

 

 

清华大学:培养与引进并重

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好一所学校的关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明确了“人才强国”的战略号召,特别强调要“加快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一批高水平大学与重点学科。加强高校领导班子和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高校的人才培养重要基地作用。”多年来,我校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切实实施“人才强校”,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在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努力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激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一是有意识地为优秀人才提供成长的舞台和条件,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通过提供科研用房、投入相应资金、配备学术梯队、调拨博士生和博士后名额等多种方式,对于优秀拔尖人才给予扶植和帮助,促进他们尽快成长。二是注重团队建设,培养领军人物。在大力发展的一批重点学科和项目中,让青年学术带头人担任项目负责人,组建系统集成的团队,敢压担子、大胆使用,促进了他们的迅速成长。三是发扬学校优良传统,提高学术带头人的全面素质。对骨干教师和学术带头人的培养,不单要创造良好环境、提供物质支持,更要关心他们思想政治上的成长和进步。注重在学术道德、思想方法、团结协作、群众路线等方面对他们加强培养和帮助。

  多渠道多形式引进拔尖人才,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充分重视队伍建设中大师级人物的重要性,注意引进具有国际水平的顶尖学者来校任教。引进大师级的学者,不仅可以实现相关学科的快速发展,而且由于著名学者的感召力和带动作用,可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我们的事业。继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院士、国际著名数学大师林家翘院士正式落户清华之后,在教育部等上级有关部门及领导的直接关心和多方面的大力支持下,世界计算机科学最高奖“图灵奖”获得者、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姚期智先生去年辞去普林斯顿大学的讲席教授职位,来我校担任全职教授,在学校教学、科研、国际交流和人才梯队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高度重视团队的引进,提高队伍和学科建设的整体水平。作为智力引进的一种新模式,我校突破现有制度的制约,设立了“讲席教授”制度,聘请国际著名学者、教授来校执教。

  我校在队伍建设上采取的多方面举措已见成效,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正在形成,拔尖人才和学术带头人增长迅速,教师学缘结构等也有较大程度的改善,为一流大学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学校现有3000余名教师中,4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约占三分之二,其中非清华本科毕业的占到60%以上,12.5%的青年教师在国外获得博士学位。全校共有中科院院士34名、工程院院士28名,5名教授荣获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还有不少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45人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武汉大学:在制度上落实

“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

  武汉大学积极贯彻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坚持“总量控制、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公平竞争、择优聘用、以岗定薪、严格考核、合约管理”的方针,大力推行教师职务聘任制,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武汉大学通过教师职务聘任制的实施来激发教师的工作激情,强化责任意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从而在制度上落实“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将职务聘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按照学科发展的需要,把选才范围扩大到海内外,引进高层次人才;同时打破条条框框,对特别优秀的人才实行破格聘任。

  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职务晋升向岗位聘任转变

  在聘任制改革过程中,要促进两个转变: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职务晋升向岗位聘任转变,根据不同职务岗位设置不同任期、不同任务,实行聘期目标责任制。既设立共性的考核标准,又根据不同学科岗位的实际情况区分对待,不要“一刀切”。“老人”逐步实行,“新人”一步到位。武汉大学认为教师聘任制改革最深刻、最根本性的成效在于:“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在制度上得到落实,形成了良好的用人环境和竞争机制,促进了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了人才强校战略的实施。

  处理好教学和科研等几个关系

  在教师聘任制改革中必须妥善处理好的的几个关系。教学和科研的关系。高校应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总体发展目标,以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为基础,在岗位设置时进行分类设岗,设立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型和科研为主型岗位,不同类型的岗位设定不同的岗位职责、目标和任务;稳定与流动的关系。在实施教师职务聘任制的过程中,既要稳定现有教师队伍中的优秀人才,又要促使岗位不适合人员转岗流动;学术评价和行政聘任的关系。充分尊重同行学术评价的权威性,适当发挥行政聘任的宏观调控作用;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的关系。构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估体系,在定性考核中要特别强调为人师表、团队精神和学术道德,在定量考核中要特别强调能反映创新能力的质的指标;聘任制与相关配套体制的关系。要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教师职务聘任制,必须建立健全相关的配套体系,包括户籍制度、保险制度、分配制度、仲裁制度、人事法律法规,等等。

哈尔滨工业大学:

在科研实践中打造创新团队

  团队的领军人物是学科中的帅才,他能够在学科中统领知识工作者,让每个知识工作者的聪明才智、健康体魄和业务灵感得到充分的发挥。

  卓越的团队领军人物是优秀创新团队的核心

  哈工大就有一批团队中的领军人物。被授予国防科技工业战线的楷模和当代知识分子的楷模,我校激光专业创始人,中科院院士马祖光教授带领的可调谐激光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团队,就是我校众多科研创新团队中典型代表。

  在哈工大,马祖光像许多人,许多人像马祖光。我校工程院院士秦裕琨,治学严谨、虚怀若谷,平等对待团队中的每一个人,他领导的燃烧工程研究所团队的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他本人荣获“九五”伯乐奖。还有蔡鹤皋院士带领的机器人研究所团队、“长江学者”任南琪教授带领的城市水质保障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团队科研成果达到国际水平。他们都是我校具有代表性的优秀创新团队的领军人物。

  团队成员结构合理,素质互补、学科交叉,是优秀创新团队形成与发展的关键

  我校通过某项目形成了以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曹喜滨教授为带头人的“小卫星”团队,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在深化基础理论、强化创新性思维、提高新技术研发能力、多学科交叉的重大项目各环节的把握等方面都得到很好的锻炼,提高了队伍的整体水平,从而保证这支核心队伍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创新团队建设,我校打造了一个有利于优秀人才成长、有利于人才聚集的“人才小高地”,有人形象地把科研团队比喻成小高原。这是我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优势。我校在“十一五”期间,将实施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优秀团队支持计划”为主的五个人才支持计划,进一步加强优秀团队建设,带动一批优秀学科、交叉学科的发展,提升我校在国际、国内的学术地位和竞争能力。五年中学校将重点支持30个优秀团队,力争创建10个国家级和省部级创新团队。通过创新团队建设在“高原”上打造“高峰”,促进学校人才队伍建设的快速发展。

(《中国教育报》2005129日) 

                                                                      

      高职教育探索专题:冷观高职

国内高职之冷

高职劣势源于校企合作不畅

■文/ 姚瑶

    日前,第一届欧盟与中国高等教育政策论坛在北京召开,中欧教育界人士及学者就高等教育政策和经验进行了交流。高等教育领域的国际合作办学由来已久,其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合作办学也在不断发展。

    然而由于政策、发展时间及办学环境的不同,国内职业教育与国外仍存在差距,且还被视为“次等教育”,在高等教育的体系中蹒跚前行。

    ■寒流

    没有引导社会需求的能力

    人才市场一再升级的技工荒,让更多人认识到技工培养和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政府也越来越关注职业教育的发展。然而从目前情况看,我国职业教育是从高等教育中剥离出来的后发性教育,发展时间不长,与国外职业教育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劣势。

    首先,职业教育体系还不完整。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邢晖告诉记者,在发达国家,被通称为“TVET”的“技术职业教育与培训”包含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两部分,学校职业教育层次也较为完整,并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而我国的高职教育,理论上包含学校教育和社会培训两部分,但实际上仍是以学校为主体的发展模式,尚未建立起各类教育相互沟通、终身化的职业教育体系。

    其次,法制建设仍不完善。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助理姜大源说,德、澳、美等国都有较为完善的法规以规范其发展,而我国在1996年颁布《职业教育法》后,没有制定配套的法规和实施细则,以致法律规定的部分内容难以落实。

    再次,投入不足,未形成长效机制。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戈玲告诉记者,欧美发达国家在职业教育上的投入往往多于普通教育,而且允许职校吸纳企业投入。而国内高职目前只能自筹资金,并未形成企业参与投入职业教育和办学的长效机制,因此也就导致了国内职业院校发展动力不足。

    此外,职业教育缺乏理论支撑。德国的职教研究网络包括联邦教育部、各州教育部和高校的三级职教研究所。而我国地方只有七个专门研究职业教育的科研机构,国内职业教育明显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撑。

    最后,办学导向不含塑造社会需求环节。据姜大源说,我国的职业教育仍然是以供给为导向,仅仅在教育体系内部运作,没有与劳动市场挂钩。而国外职业教育是以设计为导向,即职业院校共同参与塑造社会需求导向,而非单纯适应社会需求。

    ■暖流

    已拥有一批懂职教的老师

    ●姜大源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助理

    虽然我国职业教育与国外存在着较大差距,但也有自身优势。我国职业教育以政府为主导,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以及出台针对性较强的政策能够促进职教的发展,并且我国目前已经初步构建出一套职业教育体系,即中等、高等职业教育,这对于职业教育地位的提高和发展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和摸索,我国也已经拥有了一批真正懂职业教育的校长和老师。他们在职业教育最为困难的阶段成长起来,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和教训,对职业教育发展能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另外,国内职业教育的视野也更加开阔,已经开始与国外职校合作。研究和借鉴国外先进的职教发展模式、课程和专业设置等,有利于总结出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

    ■“穿衣”指数

    协调教育、劳动主管部门极为重要

    ●邢晖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

    要打破职教发展的瓶颈,真正推动职教的发展,需要在观念、法律、体制创新等宏观层面加以革新,为尚处于寒潮之中的职业教育“穿”上能适应各个“场合”的衣服。

    貂皮大衣:转变观念。教育部门应该改变唯学历教育的价值观,制订一系列改革和发展举措,引导社会观念主动选择职业教育。

    制服:为校企合作立法。

    要完善《职业教育法》、《企业法》,以双重法律明确企业支持职业教育的责任和权益,确保形成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长效机制。另外,要制定终身学习法,明确职业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羊绒衫:管理体制创新。

    管理体制的分割不利于职教资源的整合,建立一个协调机制,加强对“齐抓共管”格局下的统筹,注重教育、科技、劳动就业部门的相互配合是必要的。

    T恤:制订“订单式”培养模式。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强调面向企业和岗位需要、按工作过程逻辑来改革课程内容、教材和教学方法,实施“适销对路”的“订单式”培养模式。

    保暖内衣:进行全方位教学改革。首先要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而在专业设置上,分析岗位群的需求,确定能力要求,根据劳动市场对于实用型人才的需求及时进行调整。同时,教学内容要以培养一线人才的岗位技能为中心,充分体现培养目标。

    ■聊“天”

    职校

    职教需要实用措施

    ●戈玲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但只有国家制订一些实用措施,才能真正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因为投入少,没有资金购买设备,导致了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难以吸引企业的投入。虽然政府已经出资在少数学校建立了实训基地,但因为没有进行市场化运作,其他学校并没有机会使用。

    因此,职业教育的发展除了国家重视外,还需要得到一些实际的政策支持。

    学生

    期待职校中外合作

    ●迟喆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职业技术学院金融系学生

    我觉得美国职业教育很灵活,并不只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是注重自主学习和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但我不会选择到国外读职业教育,因为不仅费用高,而且回国也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我觉得合作办学的形式挺好的,能拿到两个国家高职的文凭,更重要的是能体验国外的职业教育方式。

2005125日《新京报》)

 

北京高职之冷

北京高职公办民办应分工明确

■文/ 谭德波

    就北京地区的高职教育现状而言,由于政策支持不够、发展时间较短、本科高校密集、办学成本较低等因素的制约,北京高职院校在实现规模效益和现代化经营理念上,已经落后于外地的高职院校。但是北京拥有强大的文教资源和地理优势,使北京高职具备很多外地高职不可能拥有的潜力,合理开发利用这些潜力是北京高职快速发展的关键。

    ■寒流

    生源和办学成本是发展瓶颈

    计划内招生名额太少。郑州科技职业学院院长助理告诉记者,在地方政府对民办高职政策宽松的省份,民办高职具有公办高职所不能比拟的政策优势。而北京教育部门给予民办学校的计划内名额极其有限,学生愿意就读计划外名额的人并不多,所以这就制约了这些学校的规模继续扩大。

    西安欧亚学院院长胡建波认为,规模对于一所刚建立的民办高职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有一定的规模才能保证学费收入,为学校发展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这是民办学校的必经阶段。而北京一所民办高职一年的计划内名额只有一两千个,这样的名额限制无法让民办高职生成“规模效益”,没有积累就无从发展。

    招收本地生源压力大。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副院长黄根隆认为,北京由于本科学校数量巨大,严重分流了高职学校的生源。不少高职院校就只能把招生的重点放在外地,招更多的外地学生。然而,高职教育的目的是服务于区域经济,服务当地,北京市本地生源不愿读高职,或只愿意进入计划内招生范围,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招生,也就限制了北京高职的发展。

    对办学成本要求很高。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高职院校负责人称,北京地区的经济结构和文化教育水平限制了高职学生的就业,使得他们的就业出口比较少。首先,北京及周边的制造业并不发达,高职人才中理工科类,即所谓“技术工人”在北京的需求量并不大。此外,北京地区综合性大学所培养的文科人才数量也非常可观,这使高职学生从事“第三产业”难上加难。

    西安欧亚学院院长胡建波认为,北京高职的办学成本非常高。首先是地价很高,但因为办学面积是衡量高职教育办学质量的标准之一,所以北京很多民办高职学校不得不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购地。而且,多数民办高职位于地价相对便宜的郊区,也会加大学生实习和找工作的成本。

    ■暖流

    北京高职拥有地理优势

    ●余临  北京培黎职业学院党委书记

    来北京上学的很多外地学生都有这样的看法:他们到北京后,感觉北京的就业机会很多,只要自己踏实学习就应该能在北京找到满意的工作。目前,北京高职院校计划外学生基本为外地生源,很多外地学生放弃了当地的计划内高职名额,选择北京的计划外名额,就是看重了北京的这种地理优势。

    而且,北京拥有很多名校,北京高职院校有机会聘请名校教师到学校担任客座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也是北京高职的优势之一。另外,按照有关规定,高职学生在三年学习期间必须有六个月的实习时间,这就需要大量的学生实习基地。多数内地学校的学生需要到沿海城市才能找到实习单位,而北京有非常多的高科技企业可以成为学生的实习基地,北京高职在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上的优势也是毋庸置疑的。

    ■“穿衣”指数

    依靠丰富资源促成产学研结合

    ●黄根隆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副院长

    北京地区高职的发展首先要明确民办和公办高职的“分工”,然后再做到高职和企业、科研机构三位一体的结合,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外套”,穿上“三层保暖内衣”,才能尽快度过严冬。

    滑雪衫:民办高职应发展与第三产业相关的专业。

    北京民办高职院校不应将机电、汽车等传统专业作为自身优势,而应该着重发展计算机、电子商务等偏向于服务性,且投入较少的与第三产业相关的专业。因为国家对民办高职的资金支持较少,而且民办高职灵活的办学机制很适合与第三产业相关的专业发展。

    棉大衣:公办高职应发展投入较大的传统专业。机电、汽车等传统产业的办学投入很大,比如一台机床的引进价格在千万元左右,而学生要实践操作不可能离开这些硬件。民办高职显然无法承担这种投入,实力雄厚的北京公办高职应该肩负发展传统专业的重任。

    三层保暖内衣:产、学、研相结合。职业教育应该服务于北京的产业发展,二者关系密切。这种联系不光要体现在学生就业上,而且还要利用北京的产业优势将学校和企业的联系渗透到学生的学习和实习过程中。另外,北京丰富的研究机构资源也应该和高职学校结合,不仅可以促进高职教育理论水平的提升,而且还能让新技术在高职学校变成可操作的技术,然后由高职毕业生运用到产业实践中。

    ■聊“天”

    职校

    高职不是培训机构

    ●董德刚  北大方正软件技术学院院长

    现在,还有很多家长把高职教育看成是“二流教育”,其中一个原因是不少学校在人才培养的定位上存在偏差。高职学校重视技能的培训无可厚非,但是不能把高职办成企业的培训机构,毕竟高职不是中等技术学校。高职教育同样不能轻视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因为学生不可能永远只从事一种职业,他们也有全面发展的权利。

    学生

    自考是民校生的动力

    ●刘永庭  北京培黎职业学院国贸专业二年级学生

我的家乡新疆有很多高职也办得不错,但我最终还是选择了北京,因为在北京念书能够开阔眼界。就读民办高职应该可以学到更多东西,因为我们需要参加国家组织的自考,非常严格,科目繁多,难度也不低,而很多公办高职的学生则只需要参加学校组织的考试,基本上人人都能通过。与公办高职的学生相比,我们要辛苦一些,但我觉得选择民办高职是正确的,因为总感觉自己在扎扎实实地学东西。

      (2005125日《新京报》)

 

御冷方法

职教三岔口,路路通罗马

■文/ 姚瑶   谭德波

    能上公办高职就不上民办高职,能留在北京就尽量不去外地,在采访中大部分学生都这样表示,社会偏见和地区情结左右了他们的选择。虽然考不上本科学校而不得已就读职校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对于这些学生来说,并不是没有选择的余地。高职院校中的合作办学项目让学生获得能力发展和就业的双重优势,北京的公民办高职在专业设置上各有侧重点,外地高职院校发展规模和质量也得到了大众的认可。学生可在上述途径中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

    对于选择上职业院校的学生而言,应该看清楚各种道路的优劣势,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加以判断,而不能顺大潮或为一些社会偏见所左右。而在做出正确选择之前,充分了解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是学生的首要任务。

    职业教育开始加强国际化合作

    北京市教科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邢晖告诉记者,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职业教育也开始加强国际化合作,北京地区职教领域有40余个国际合作项目。而合作方式主要有三种,即政府牵头、学校与国外院校之间合作以及事业单位、民间团体组织的交流合作。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戈玲认为,院校之间进行的正规的合作办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通过这种形式学生能够真正认识到什么是职业教育,拓宽视野;培养掌握技能的能力;提高英语水平并且有助于学生就业。

    公办民办各有侧重

    在传统观念中,民办高职往往受到排挤。北京市培黎职业学院副院长余临表示,公办高职与民办高职在专业设置上各有侧重点。由于机电、汽车业等传统产业的相关专业需要高额的投入,公办高职应该在历史基础上大力发展这些专业,而计算机、电子商务、外贸等投入相对较低的服务性行业的专业,则是民办高职的主要特色。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求来正确选择。

    北京学生不妨选择外地学校

    此外,北京学生也并非就要局限在北京求学。西安欧亚学院院长胡建波说外地的民办高职在规模、资金积累和发展上已逐步形成良性循环,而北京一所民办高职一年的计划内名额只有一两千个,名额限制让民办高职无法产生“规模效益”,没有积累也就难以发展。外地高职尤其是民办高职由于投入的充足和地方政策的支持,其发展程度甚至超过了公办高职,一些为大家普遍认可的学校也有较高的知名度,北京学生也不妨选择外地学校,扩大视野,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公办高职」

    认可度高

    气象指数:★★★★

    优势:首先,社会认可度较高,学生就业较好。其次,学生只需要通过学校考试就可以拿到文凭,学习压力小。再次,学费较低。

    劣势:由于受到政策的限制,专业设置不够灵活,往往偏向于一些比较传统的专业。

    气象走势:由于部分公办高职专业设置偏向传统专业,比如机电、制造等,所以就业面相对狭窄。

    穿衣”指数:一般情况下能考上公办高职那就读公办。

    「民办高职」

    专业实用

    气象指数:★★★

    优势:首先,专业设置灵活而且非常实用,其次,学生面临“自考”、“成考”的压力,学习氛围较浓。再次,学校较为重视管理。

    劣势:有考试的压力学生申请助学贷款难度较大。

    气象走势:民办高职学生通过“自考”锤炼,基础知识扎实,就业的关键在于有一个合适的定位。

    穿衣”指数:就读民办要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专业,而且这也比较现实。

    「国际合作办学」

    理念先进,含金量高

    气象指数:★★★★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戈玲告诉记者,目前在职教领域中的国际合作办学也正在逐步发展之中,在对国外院校进行考察及就专业设置、课程计划、培养目标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商定后,开展合作办学项目。

    优势:一方面有利于引进国外的职业教育理念和具体的教学、操作方法,加以吸收借鉴促进自身发展;另一方面,对学生来说,不仅可以取得双方学校的两个文凭,增加含金量和今后留学的砝码,更重要的是英语能力、思维方式及实际应用能力会得到更大的提高。

    劣势:合作办学的收费高于国内职业教育;另外,国内一些机构打着国外学校的旗号招摇撞骗。

    气象走势: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教育的国际化,合作办学是加强教育领域国际合作的一个方面。

    从就业来说,国外如护士、教师等人才紧缺行业对于具备熟练技能的人才需求量较大,在国内就业竞争压力大的情况下,国外人才紧缺行业不失为学生的另一个选择。另外,在一些国内技能人才紧缺行业,如机电一体化、汽车设计制造、新材料、现代物流等对于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量较大。

    “穿衣”指数: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戈玲表示,国际合作办学是针对某些专业进行的项目,如工商管理、计算机等。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而不能只是单纯为了拿一个合作办学的文凭,并应考虑家庭经济状况。

    根据目前职教的水平和学生的接受程度,合作办学还难以达到纯英文教学,更多情况下是双方共同承担课程,以中方为主。但对于学生的英语水平仍有一定的要求,特别是专业课程和专业词汇。

    ■聊“天”

    合作办学项目有助于就业

    ●彭辉  北京某酒店大堂经理

    我在学校读的是酒店管理专业,二年级时学校和美国一所大学的酒店管理专业建立了国际合作项目,申请就读后先在国内读两年,再到美国进行学习和实习。

    我认为收获颇多,首先锻炼了英语能力;其次,经常听说国外的职业教育,但真正出去后才知道他们对于职业教育的态度,知道了到底什么是职业教育;最后也是很现实的就是就业,既有相关技能又有国外学习经历,并且学校会加以推荐,能找到比较满意的工作。

    学历和技术应该都具备

    ●胡新颖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专业学生

我现在在考中国教育电子公司的CEC证书,技术性和实用性还是挺强的,能帮助在工作中解决实际的项目。不过毕业后我会选择续本,现在社会上有技能还是不够的,如果没有本科文凭入行比较困难,毕竟有那么多好学校毕业的计算机专业学生,我们显然竞争不过他们。我觉得要既有学历又有技术才能找到一个自己满意的工作。

2005125日《新京报》)

 

职业教育动态

职业教育

春天已来临

■文/ 杨明方

  2005年,两件大事给我国职业教育带来重大转变:一是今年初,教育部调整教育结构,将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之一;二是117日,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作出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回首2005,人们真切地感受到:“职教的春天”已经来临!

总理庄严的承诺

  11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社会就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温总理宣布:“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将对职业教育投入100亿元,重点用于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充实教学设备,资助贫困家庭学生接受职业教育。

  点评:长期以来,在许多人眼里职业教育是“附加教育”,没有地位。而这一次,国务院总理参加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亲自给职业教育鼓劲,这在我国教育史上是不多见的,让人看到了职业教育的春天正在向我们走来。

部长匆忙的脚步

  为了总结各地近年来发展职业教育的典型经验、提出推动职业教育全面发展的政策措施,2005年,教育部先后在四川、江西、陕西等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别召开了7次侧重点各有不同的职业教育专题会议,每一次会议上都有周济部长的身影。

  47日,教育部部长周济在江西新余举行的“全国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上首次宣布:调整教育结构,把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之一,形成农村教育、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齐头并进的格局。

  点评:作为“穷国办大教育”的主管部门领导,周济要思考的问题、要抓的事情很多。周济部长对职业教育的真情关注和全身心投入,令人赞叹。

实实在在的举措

  为了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又快又好地发展,中央有关部门还将按照《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要求,实施一系列重大举措,实施“四大工程”,即实施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实施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实施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

  点评:若干年后,当人们蓦然回首,也许会不约而同地把掌声献给2005。这一年,围绕职业教育的一件件大事,交汇成了一个响亮的音符———职业教育,开始在神州大地热起来!

     (20051222日《人民日报》 )

 

企校联手:互惠互利谋共赢

■文/ 李挥

  全国职教会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如何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如何为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日前,记者就这些“热点”问题采访了教育部有关负责人。

  记者:如何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建立企业与学校合作的动力机制,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答:职业院校要紧紧依靠行业企业办学,主动寻求行业企业的支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鼓励校企合作方式的创新,可以是人力资源培养与使用方面的合作,学校为企业提供实习学生,企业为学生提供教育教学实训环境;可以是学校依托企业培训教师,定期安排教师到企业实践,企业也可以将自己的技师派往学校提供教学服务;鼓励企业在职业院校建立研究开发机构和实验中心,促进学校的专业和课程建设与改革;中小企业可以依托职业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进行职工培训和后备职工培养等。

  记者:怎样形成产教结合、校企共进、互惠双赢的良性循环?

  答:一方面,进一步鼓励行业企业举办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维护和增进行业企业的利益,进一步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职业院校可由企业单独办、企业联办,也可校企联办。另一方面,鼓励职业院校创办企业,以学校的人力资源优势促进校办企业的发展,以校办企业的运营机制和经营收益支持学校建设。近年来,不少职业院校利用所办精品专业的品牌优势,积极创办相应的校办产业,依托专业发展产业,以产业发展促进专业建设。这些企业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相对稳定的教学实验、技能实训和生产实习的基地,为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提供很好的物质基础。

  记者:教育部将为行业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提供什么样的支持?

  答:支持各地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发挥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和培训中作用的精神,鼓励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为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创造条件。鼓励行业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形式,合理有效利用学校的专业、技术、人力等资源优势,节约企业经营成本,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鼓励企业通过为学校办学提供必要的场地、设施、实习师生劳动报酬等条件;鼓励企业和学校一道进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管理制度建设,加强学生实习期间的管理,保护学生合法权益。重点宣传表彰一批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方式有效参与举办职业教育的典型企业。

  记者:如何为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答:教育部将会同有关方面研究制定鼓励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措施,为企业参与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指导行业企业切实按照全国职教会和国务院《决定》的规定,积极履行强化职工培训,举办、联办职业院校,安排教育培训经费,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等方面的责任;同时,为企业提供政策优惠,对支付实习学生报酬的企业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将企业支付实习学生的报酬以及相应的实习投入计入生产成本,予以税前扣除。鼓励企业将按照国家规定提取的教育培训经费用于实习的支出,计入教育培训经费总额等。

 2005126日《中国教育报》)

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发言摘登

 

全面推进首都职业教育现代化

北京市人民政府

  近年来,北京市委,市政府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围绕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整合教育资源,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示范性学校建设,特别是现代化标志性学校建设,全面推进北京职业教育的现代化。

  随着首都现代化建设的加快,北京已开始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现代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在未来510年,北京将重点发展以微电子、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和新医药、汽车四大新兴产业为主的现代制造业产业群。高新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广泛应用,急需大批的掌握现代生产工艺和技术的技能型人才。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临近,北京城市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今后几年,北京市在基础设施建设、商业、旅游、金融、市政、园林、交通等方面将需要数以百万计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培养适应首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是北京面临的一项重要和紧迫的任务。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北京的职业教育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办学基础。但学校数量多、规模小、质量差、效益低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调整职业教育布局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是发展高水平首都职业教育的基础性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现在北京的职业教育已基本走出小而全、效益差的低水平发展模式,正在向规模化、集团化、高层次、多功能方向发展,一批代表首都现代化水平的职业学校已展现在世人面前。

  几年来,北京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大体保持在27万人,与普通高中在校生规模的比例大体为1:1。“十五”期间,北京职业教育共为社会培养了45万名高级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同时,职业学校广泛开展面向社会的各类培训,年培训达60万人次。

 

始终坚持改革创新

江苏省人民政府

  职业教育要做大做强,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创新。近几年,江苏省重点推进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推进集约化办学。一是建设职教园区,实行一区多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学分互认、教师互聘、共同培养。全省13个中心城市有8个已建或正在兴建职教园区。二是组建专业集团。以骨干职业学校为龙头,与行业、企业合作,组建了农林、建筑、现代服务业等6个专业性职教集团,覆盖300多家企业、105所学校和20多万名学生。三是扩大区域优质资源。结合行政区划调整,打破部门、行业界限,撤销、合并中等职业学校300多所,校均在校生规模扩大到1930人,其中100所重点建设的职教中心平均规模达到3200人,全省60%的职校生在省级以上重点职业学校就读。

  (二)推进实训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全省49个国家级技能型紧缺人才示范性培养培训基地的作用,大力推进省、市(地)、县三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2004年至2007年,省政府每年投入1亿元,围绕数控、汽车、电子、化工、商贸服务等十大技能型人才紧缺专业领域,重点建设50个高职实训基地和120个中职实训基地。各市(地)、县通过财政投入、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等方式,围绕当地支柱产业建设实训基地,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技能和动手能力。

  (三)推进“双师型”教师培养。江苏省规定,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除具有教师资格外,还应参加相关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社会化考试或职业技能鉴定,获得相应资格。目前,全省职业学校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已达60%以上。2004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本科合格率达到76%。全省还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年培训规模已达3000人;同时,每年安排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和国外培训。

  从2003年起,我省适应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需要,重点建设数控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等60个高职教学改革试点专业、30个五年制高职示范专业和300个中职示范专业,确保人才培养适需对路。同时鼓励高等职业学校建立科技企业,与企业合作建立研发机构,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开发和成果转化。

 

积极开展进城务工人员培训

广东省人民政府

  目前,广东全省进城务工人员达2200万人,占城镇从业人员的47.62%,其中来自省外的有1600万人。提高他们的就业技能和整体素质,已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2002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来,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会议精神,要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的培训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是培训内容、形式与需求相结合。一方面,各地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开展培训。如牛仔服装企业集结地佛山市顺德区均安镇,开办了大量的电动车缝纫工、电动车维修工、服装裁剪工培训班。另一方面,结合培训对象的特点和不同需求开展培训。如佛山市南海区对年龄较大的女性劳动力,重点进行家政、保育、插花等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广泛采用长短班相结合,校内培训与送教上门相结合等形式,满足进城务工人员的不同学习需求。

  二是培训与企业生产相结合。我省劳动保障部门采取专业理论培训和企业操作训练与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对进城务工人员进行培训。企业根据学员实习期间的产出情况,给予适当补贴。这既为企业生产了产品,又解决了学员生活和学习费用,同时为企业准备了一大批合格劳动力。

  三是培训与考证上岗相结合。我省各类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在劳动保障部门指导和支持下,举办各种考证班,以满足参培人员的上岗需要。许多城市的再就业培训定点机构、各工种上岗培训与考核点大都设在职业学校。东莞市2004年共培训10475名进城务工人员,其中7545人领取了技能考核合格证书。

  四是培训与就业服务相结合。2003年以来,我省采取多种模式与中西部地区职业院校开展合作办学,充分发挥职业学校教育培训与就业服务的作用,使两地职业学校成为联结劳动力输出地和输入地的“桥梁”。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我省与中西部12个省(区)职业院校开展联合办学,共招收中西部地区学员14万余人,大多数学员毕(结)业后在广东就业。我省还在省内欠发达地区建立了劳务输出培训基地140多个,在珠三角发达地区建立了企业接收安置基地40多个,培训后就业安置率达90%以上。

 

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四川省人民政府

  党中央、国务院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明确指出,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是提高农民就业能力、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近年来,四川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立足本省省情,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据统计,2004年全省劳务收入576亿元,比地方一般性财政收入多180多亿元,占农村经济总量的4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劳务收入占46.2%

  农业人口多、人均耕地少、“三农”问题突出是四川的一个基本省情。解决好该省“三农”问题最根本的途径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最有效措施是发展职业教育。

  为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充分发挥职业学校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的主力军作用,我省确立了“围绕转移抓职教,抓好职教促转移”的工作思路,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和部署,大力推进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主要做法:一是省政府将中职招生任务纳入对市政府的目标管理,并要求各地落实到县、校。二是省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用于资助贫困中职学生完成学业,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各市(州)也相应地安排了专项资助经费。三是实施了“千万农民工培训工程”,用两年的时间培训农民工1000万人次,使外出务工人员培训率每年增加3—5个百分点。四是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教育。

  这些政策措施,有力地推动了我省职业教育快速发展。2004年,中职招生28.96万人,在校生达67.98万人,比上年分别增加了3.8万人和8.7万人,招生增量首次超过普通高中。各类职业院校积极承担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2004年培训973.63万人次,其中培训农民工513.5万人次,比上年分别增加了393.6万人次和303.5万人次。

  我省要求省内各级政府必须把职业教育特别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统筹起来,搞好服务工作。一是加强规划统筹、政策统筹、资源统筹和经费统筹。成立了农工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转移培训的政策,形成农业、教育、扶贫开发、劳动保障等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二是积极探索政府搭台,各方参与,大力开拓劳务输出市场,为劳动力转移培训扩大“出口”的新路子。三是建立多元投入机制,筹措培训经费。四是切实搞好“信息、信贷、培训、职介、维权”等五项服务。通过信息服务,增强劳务输出的针对性;通过小额贷款,为我省输出到省外的务工人员提供信贷支持;通过培训,提高劳务输出的竞争力;通过职介服务,补充政府“订单”的不足;通过建立司法监督、劳动促裁和救助体系,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增强职教服务“三农”的能力

陕西省人民政府

  陕西是一个农业省,人口总数3700万,其中农村人口2483万,占人口总数的67%。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民综合素质不高等原因,使我省解决“三农”问题面临着巨大压力。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加快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2003年,经过深入调研、论证,结合工作实际,山西省确定了实施“一网两工程”、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新思路。“一网”就是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即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以农业类普通中专学校为骨干,以县级职教中心(职业高中)为主阵地,以乡(镇)、村级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为辐射点,构建为县域经济发展服务的培训网络体系。“两工程”就是“职业教育强县富民工程”和“职业教育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职业教育强县富民工程”就是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人才培训、技术服务、项目引进、生产示范和成果推广等方面的作用,为农村现有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服务。同时,通过引进新项目,形成新的特色产业,达到引进一个项目,培训一批人才,推广一项技术,形成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目的。“职业教育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就是以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为根本目的,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普遍提高务工人员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使其掌握1—2项实用技能。

  为推进“一网两工程”的实施,省政府从2003年起,省级职业教育专款从700万元增加到1000万元;今年,省政府决定从新增财力中,每年拿出1000万元,用于加强职业教育基地建设和资助劳务输出培训的“五大品牌”(米脂家政、蓝田厨师、杨凌农科、渭北技工、秦巴茶艺)建设。

  另外,我省还建立了“陕西省职业教育就业服务中心”、“陕西省职业教育法律维权服务中心”、“陕西省职业教育为农服务中心”和“陕西省职业教育就业信息网”,为农民工提供就业、法律援助、培训和信息服务。

(摘编自20051214日《光明日报》)

 

高职教育研究

电子商务与高等职业教育初探

■文/ 杨荣明

    一、电子商务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的经济方式

    要全面认识电子商务,就要从电子商务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来分析。

    1.信息技术是现代电子商务的前提。1999年下半年,美国出现了B2B电子商务的热潮,人们将其看成是真正的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从此,大量的中、小企业开始跃跃欲试,各国政府和各有关国际组织纷纷进行研究和探讨。在这种背景下,全球电子商务得以如火如荼地展开。这以后电子商务发生了质的飞跃,它真正超越大公司的应用范围而成为一个全球性新的经济现象。

    电子商务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得以迅速的发展,并日益成为一种不可抗拒的趋势,一个深刻的背景就是Internet的爆炸性发展。另一个背景就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贸易竞争的白热化。如果说开放式、交互性、高效率的网络是电子商务最基本的平台,那么就可以说全球范围的市场竞争是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催化剂。

    2.电子商务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电子商务的运作是在一个开放的大环境和大系统中进行的,利用前所未有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实现了网上交易的电子化过程,将参加电子商务活动的各方,包括商场(店)、消费者、运输商、银行、信息公司、证券公司以及政府机关等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经营模式。

    电子商务作为信息时代的一种新的经济方式,不仅仅对商务的运作过程和方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电子商务实际上也带来了一场革命,其影响将远远超出商务本身。它将对社会的生产和管理、人们的生活和就业、政府职能、法律制度以及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都带来巨大的影响,并已从多方面改变着人类的观念、思维和相互交往的方式。电子商务在经历了曲折的发展道路之后,已经于2004年迎来了应用时代。要特别指出的是,全球消费者——消费者(CtoC)模式中的顾客群正在成熟,这才是电子商务发展的真正共础。

    3.电子商务是一个经济范畴。“电子商务”是“电子”和“商务”两者的有机组合,其中“商务”是核心,是内容,是人们的经济贸易活动,是电子商务的主体;“电子”是技术,是条件,是实现商务应用的手段。这种组合的结论就是:商务活动的电子化或信息化。目前,许多资料中纷纷采纳“两层含义”的所谓“基本概念”,即“广义电子商务”(Electronic  BusinessEB)和“狭义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EC)之说。狭义电子商务是指电子交易,侧重商务活动中的交易行为;广义电子商务则是包括电子交易在内的利用网络进行的全部商务活动,它涵盖了企业内部的生产、管理、营销、财务,以及企业间的商务活动等。

    综上分析,电子商务是指基于信息技术之上的,以电子信息工具为手段、以电子信息交换为内容的商务活动,即以“电子技术”为手段、以“商务应用”为核心的经济贸易活动。这个定义,不仅描述了电子商务的技术基础、物质条件、工作环境和活动内容,而且概括了电子商务功能、结构和框架,概括了电子商务与信息技术之间的制约和推动关系,概括了电子商务的内涵、特征和社会意义。

    二、电子商务的发展与高等职业教育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

    经验告诉我们,电子商务固然需要民众的热情、政府的支持、资金和技术的投入,但最关键的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核心就是专业人才,培养专业人才就需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又必须紧紧围绕电子商务市场的需求。这就涉及到两个问题:一个是电子商务市场问题,另一个是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问题。

    1.电子商务市场。可以先看这样一组资料:据《互联网研究系列报告——电子商务(2004)》显示,中国电子商务的交易总额在2004年达到4400亿元人民币,2005年将激增至6200亿元人民币。据20041116CNNIC发布的第二次《中国互联网络热点调查报告》中显示:4l.8%的消费者在网上购物时通过网上支付的方式进行付款,绝大多数消费者对网上支付的安全性和便捷表示非常满意;2004年亚马逊的进入,使中国的BtoC电子商务也步入到一个国际化的竞争进程;2004年淘宝网和由新浪、雅虎共同打造的一拍网开始了纯信息电子商务模式下的全新较量。2004年的电子商务市场还有一个变化,就是中国电信计划进入电子商务市场。另据《华西都市报》报道,200523日,阿里巴巴和淘宝网宣布,全面升级其与工商、建设、农业和招商四大银行联手推出的网络交易支付中介工具——“支付宝”,并率先实行“全额赔付”制度,这标志着中国电子商务行业将首次尝试“全额赔付”。

    可以预见,电子商务作为崭新生产力的巨大潜力,将在不久的未来得以充分的、爆炸性的发挥;电子商务市场是一个巨大的信息技术市场、一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市场、一个充满变幻与竞争的完全自由化的市场、一个锤炼具有信息技术与商务技能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巨大熔炉。

    2.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电子商务有其特殊的国情与商情,在观念、体制、法律、物流、支付、信息化基础、国民收入水平和文化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相

当大的差异和不足。加入WTO,市场经济、全球化与新技术这三股力量形成的夹击之势,使我国传统企业面临着无法逃避的现实和压力。一方面,各类企业在进入市场的同时,也必须参与国际竞争,同时,也必须进入电子商务市场,这对中国所有的企业来说无疑是严峻的考验。另一方面,开展电子商务所需的网络设施、安全保障手段等较发达国家有相当大的差距。再者,电子商务涉及到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金融结算、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都有待于相应部门的组织、协调、制定,这也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此外,还有全体国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市场经济观念、对电子商务的认同程度等等因素。

    不难看出,电子商务的发展必须依靠政府支持和教育这两大支柱。尤其是教育,它涉及到国民素质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宏观管理教育等许多方面,其中职业技术教育对电子商务的作用更为重要。

    三、电子商务与高等职业教育

    1.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不仅要明确电子商务的职业特点,把握电子商务人才市场和信息技术市场的发展动态及发展趋势,而且.还要充分研究电子商务的内涵、特征、应用类型及其发展趋势。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不可以随意编几个时髦词句来装饰的,它决定着电子商务职业教育的方向、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以及培养的人才能力等等。

    2.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应根据已经确立的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决定职业教育培养模式。从培养的人才类型上看,有高级管理型人才培养模式,有技术开发型人才培养模式,有商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从职业教育层次上看,有初、中等职业教育模式,有高等职业教育模式;从职业人才特点上看,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有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等等。其中,高等职业教育模式中,又有高等专科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本科职业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等,这其中每一层次又有专项职业技术教育形式,这实际上都是电子商务职业、行业的需要,是电子商务应用的需要,是电子商务本质和内涵的体现。各学校必须把握这一点。

    3.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在职业培养目标和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确定的前提下,根据电子商务的定义及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建设电子商务专业教育教学课程体系。即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必须体现电子商务的本质特征、科学内涵、应用范围,体现企业和社会的运用需求和职业特点,体现电子商务教育教学模式特点,体现电子商务职业教育培养目标。

    在职业(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上,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必须分两条主线,一条是电子信息技术课程体系,如网络技术、网站建设等课程,一条是商务应用能力课程体系,如经济学、管理学等课程。在这两个课程体系中,无论是信息技术课程体系还是商务应用课程体系,都是实践性极强的职业技术、职业能力课程,因此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必须突出实践性课程的重要地位,体现职业(专业)实践的重要作用。

    4.职业教育教学组织方式。这是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过程,是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和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实现过程,因此,从教学计划制订到教学过程组织,必须体现“两条线交叉”的教学过程,由商务应用的理论课程启动整个专业教学,使电子信息技术课程成为解决商务应用问题的手段,即分阶段、模块的教学过程;从教学计划制订到教学过程组织,必须体现实践性教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突出电子商务的应用性,即实践性教学过程;从教学计划制订到教学过程组织,必须体现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手段,实现快速度、低成本教学,即理论教学的简约性、指导性和启发性,实践教学的高效率、实用性和创造性。

    5.教学考核评价。这个考核实质是对教学组织、课程体系和培养目标是否实现的评价,是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学员)能力的鉴定,是对培养目标和教育模式是否符合电子商务市场要求的判定。因此,教学考核评价应当根据阶段、模块的教学过程分别进行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考核评价;要将学校专业教学考核与社会职业技能鉴定、企业特殊商务要求相结合;要将单项专业技能应用考核与综合专业能力应用考核相结合;要将职业(专业)培养目标、教育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组织结合起来,进行教学综合评价,进行教学反省。

(《教育与职业》200533期)

 

决策参考

谈发挥培训职能

对促进职业院校发展的重要性

■文/  李忠华

    学历教育与培训作为职业院校办学的两大职能,加大培训力度,抢占日益扩大的培训市场,是促进职业院校发展的重要条件。

    一、培训在职业院校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1.培训是密切联系行业和企业的桥梁与纽带。校企合作除了用机制做保证外,还需要找准校企合作的结合点,这种结合点就是培训。学校为企业开展大规模的培训,是体现直接为企业服务的最佳方式之一,也是最直接的途径之一。这种培训,对高职院校而言,是稳定的客源,对企业而言,能将职业院校纳入自己的整体人力资源开发计划,可以有效地提高员工素质和开发自己的人力资源。

    2.培训是完善学院自身办学定位的重要因素。找准定位是职业院校发展的根本,必须要立足于行业和地方的需求。株洲作为工业基地,拥有株洲电力机车厂、株洲硬质合金厂等一大批工业企业,同时第二产业也是株洲的优势所在。我院在发展中,将为行业培训摆在首位,确立了“立足行业、面向社会、四位一体”的发展定位。四位一体是: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国家示范性高等技术学院;行业档次最高、规模最大的培训中心;服务于株洲区域经济发展的社区学院;国家高职高专学生实训(师资培训)基地。我院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高技能人才(机电项目)培训基地、湖南省农民工培训基地、株洲市再就业培训基地、中国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的“三高人才”(高级管理、高级工程技术人员、高级技工)的培训中心和株洲电力机车厂的培训中心。培训丰富了学院的内涵,拓展了学院发展的空间。

    3.培训是优化职业院校资源配置、打造品牌形象的重要环节。职业院校在发展中,应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实行开放办学,对各类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这样才会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如在寒、暑假期间开展各类培训,以充分利用硬件资料,使其效益最大化。同时可将一些因课时调整而富余的教师安排到培训岗位,以优化师资配置。由于我院为行业、企业、社会的培训服务工作成绩突出,2004423日,湖南省职业院校免费培训农民工百校行动启动仪式在我院举行,多家省级电视台来我院进行宣传报道,从而有利地宣传了学院的品牌形象。

    二、职业院校开展培训工作应把握的突破口

    1.将为行业、企业开展培训视为天职。我院由中国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主办,面向行业、企业开展培训业务,承担了株洲电力机车厂全部下岗转岗培训和在职提高培训,培训收入接近500万元。仅2004年,我们就为行业开展了高级机床工培训班6期;高级维修电工培训班3期;高级汽修工培训班和数控操作班各1期;数控维修提高班、工程师班、英语强化班各2期;为株洲电力机车厂开展各类培训班40个,总培训量达到28630人。同时广泛开辟社会培训市场,开展社会培训,承担了广铁集团公司等单位大量的转岗和再就业培训任务。通过调研结果反馈表明,学员与企业对培训效果的满意度达到95%以上。

2.建设好硬件和软件设施。要培训优秀的高技能人才,良好的实践设施和设备是重要基础,学院先进的实训基地为培训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我院实训基地2001年被确定为国家家高职高专先进制造技术学生实训(师资培训)基地建设项目,我们按“高标准”、“高起点”、“示范性”进行规划建设,经过3年建设,投资达6240万元,建成了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管理规范、产学研特色鲜明,建筑面积达4.93万平方米的先进制造技术实训、培训基地,可同时容纳4000人培训,年培训规模可达10万人。实训基地建有机电基础实训中心、电牵与传动控制实训中心、数控与模具实训中心、电气自动化实训中心、电子信息实训中心、制冷与暖通实训中心、经贸管理实训中心、实习工厂等七中心、一工厂。投入900万元重点建设了电牵与传动控制实训中心、数控与模具实训中心、电气自动化实训中心,实现了实训、培训、鉴定、生产及技术应用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并积极开展培训服务。在管理模式上,我们树立“顾客满意、持续改进”的理念,实施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在实训中心的建设模式上,根据员工培训的特点,贯彻“实训、理论一体化,既是车间又是课堂”的理念,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3.开发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培训项目。市场讲究效益,培训在于实用。培训项目要与自己的专业特长相结合,以特色专业为主,才会有好的培训效果。我院是一所工科院校,我们在设计培训项目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培训项目应以工科类为主。培训项目开发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是“主动服务,主动适应”理念的具体表现。两年来,我们共开发了“高级机床工班”、“出国人员英语口语提高班”、“高级电工班”、“高级汽车维修班”、“班组管理培训班”等24个培训项目,最大限度地适应了行业、企业的培训需求。

    4.优化培训师资队伍,建立社会化的师资库。在开展培训时,将最优秀的师资选派参加培训,以高素质的师资带动培训质量的提高。近两年,学院已支持70人攻读硕士学位,共组织40人次到港、澳及国外学习考察培训;开设两期培训班,85名优秀教师参加培训并获得培训师上岗证。引进教师116名,其中从企业引进技术人员54名。同时,通过高薪聘任,建立了一支有着丰富生产、管理经验的来自企业(工厂)一线的兼职培训师资队伍。通过内培外引、专兼结合的方式,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熟悉企业情况的培训师资库。如在开办出国人员英语口语培训班时,我们邀请湖南师范大学的教授来讲课;在开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培训班时,我们邀请了万康国际培训公司的人员来授课。

    三、成立专门机构,提高培训质量,促使培训工作做大做强

    1.成立专门的培训机构。学院要成立专门的培训机构,通过引进人才,专业化、产业化运作培训,找准市场需求,做大做强培训工作。我院为做大培训,成立了专门的“天一培训中

心”,统一归口学院的对外培训业务,并对培训中心进行机构改革。实行模拟股份制,学院占80%的股份,培训中心总经理占10%的现金股,其他管理人员占10%的现金股,每年年初由董事会确定经营目标值,按经营目标值的完成情况对培训中心予以考核。

    2.市场化运作。对培训实行市场化管理,企业化运作。实行成本管理控制,将成本划分为项目信息与市场开发费用、教学材料费用、教师课酬和实训租赁费用、培训宿舍楼维持费用、实训材料损耗费用、培训公司员工薪酬、公司日常管理费共七大类,并将经费指标落实到每个环节,明确规定每个项目经费标准的平均上限。

    3.提升培训质量,打造品牌。一是培训办班项目化,积极开发适应市场发展需求的培训项目,大力拓展各类非计划性培训市场。二是培训内容模块化,根据专业大类分体系,体系内部分模块,将体系间或体系内的若干模块组合,形成培训实施计划,适应企业发展需要。三是培训方式多样化,采取脱产、业余、在线培训、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培训基地与生产现场相结合,积极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管理类培训注重实务性,技能技术类培训注重实操性。要严格按照ISO9001ISO10015的要求,实施培训管理,建立培训评估系统,保证培训质量与效果。

    4.积极探索订单式培训。培训项目要体现针对性,要体现自己的优势和市场辐射面,通过主动走访、沟通,摸清行业、企业、社会的培训需求,认真搞好订单式培训。我院电力牵引与传动控制专业在为行业开展培训服务时,走访了集团公司所属企业以及各机务段,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对这些企事业单位选送的职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要求他们获得相关模块的知识、能力与素质。

【作者单位: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教育与职业》200533期)

 

教育部关于实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的意见

教职成[2005]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村劳动力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吸收运用科学技术的能力不强。为了进一步发挥教育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积极作用,普遍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科技素质,我部决定组织实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意见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需求为导向,动员组织农村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在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同时,对在乡农村劳动力普遍开展适合当地生产需求的实用技术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普遍提高,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和农民持续增收服务,为扶贫开发服务,为解决“三农”问题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二、目标任务

  20052007年,要在现有培训规模的基础上,努力扩大培训规模。全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人数逐年增长1500万人以上,农民培训率逐年增长5个百分点以上,争取到2007年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人数达到1亿人次,农村劳动力年培训率达到35%以上,每个农户有一个劳动力通过培训掌握12项实用技术,农民家庭人均收入有明显提高,促进贫困农户摆脱贫困。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增强为“三农”服务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结合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形势的需要,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各级各类学校的培训任务。

  三、政策措施

  1.加强领导,确保计划顺利实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统筹领导下,加强“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与农业、科技、扶贫等部门密切合作,广泛动员组织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培训。各地要充实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拓展其工作内容,加强对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的领导和组织实施工作。

  2.加强培训网络建设,提高培训能力。各地要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发挥高等农业院校和“高校农业科技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的技术带动与辐射作用,利用广播电视大学系统远程教育资源,努力形成以农业院校为科技源头,覆盖县、乡、村的实用型和开放型的农民实用技术教育培训网络,使广大农民能就近学习先进的实用技术和科学文化知识,为在农村地区逐步实现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创造条件。每个县要办好一所示范性职业学校,使之成为面向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开放的、多功能的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中心。要继续办好乡镇、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继续开展骨干学校建设活动,形成一大批技术引进、实验示范、教育培训、推广服务能力较强的学校,发挥其在农村实用技术和劳动力转移培训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机遇,调整充实成人教育资源。普通中小学要利用现有的师资、校舍和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积极支持农村劳动力培训。在没有独立设置乡、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地方,普通中小学要一校挂两牌,日校办夜校,安排人员负责此项工作,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

  要充分利用农业、科技、扶贫、共青团、妇联等部门的研究、推广、教育培训资源,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服务。

  3.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培训质量。要按照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和生产实际的需要,确定培训内容和推广项目,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实用技术培训。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以多种合作方式,引进适合当地需要的新技术和新品种,进行实验、示范、培训和推广。要按照成人学习的特点,把课堂教学、现场培训、远程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卫星电视、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平台,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努力做到培训一批农民,推广一批技术,发展一项产业,振兴一方经济。承担培训任务的学校都要建立包括培训人员、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效果跟踪等内容的培训台帐制度。

  4.加强农村成人教育专兼职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是搞好农村成人教育工作、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重要保证。要抓紧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国办发[2001]74号)精神,落实农村成人教育教师编制。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岗位聘任制和目标责任制,进一步调动农村成人教育干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加强对农村成人教育干部教师和普通中小学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成人教育教师必须具备教师资格或中级以上技术等级证书。成人初等、中等教育机构的教师在职务评聘、专业技术考核、福利、评选先进等方面与普通中小学教师享受同等待遇。

  5.多渠道筹措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经费。要认真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提出的“各级财政要大幅度增加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投入”的要求。继续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提出的“各级人民政府在安排使用农村科技开发经费、技术推广经费和扶贫资金时,要安排一部分农村劳动力培训经费;安排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时,要安排一部分农村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的建设经费”、“在确保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同时,也要增加对职业教育、农民培训和扫盲教育的经费投入”的要求,实行政府、农民个人共同分担的经费筹措机制。加强与扶贫部门协调,争取在中央和地方扶贫资金中,安排一定数量的经费,用于贫困家庭劳动力的实用技术培训。在政府补贴的同时,按照有关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由农民个人支付一定的培训费用,有条件的学校对家庭经济贫困的农民适当减免费用。要采取培训券、报帐制等方式,真正发挥培训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参训农民直接受益。教育部安排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专项经费,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也要安排专项经费,支持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

  6.建立检查评估和表彰奖励机制。各地要按照本计划的要求,结合地方已经实施的农村成人教育方面的“工程”、“计划”,因地制宜地制定实施方案,确定培训目标和推进措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各地要加强检查评估,建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进展情况报告制度,把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情况列入考核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教育部将对各地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实施情况组织检查评估,定期公布各地进展情况。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定期表彰奖励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成效显著的学校和个人,做好对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的宣传报道工作。

二○○五年三月十七日

   (《国务院公报》2005年第34号)

文本框: 论 文 索 引

 


农业经济

“十一五”期间农村改革的总体思路研究/ 叶兴庆//农村工作通讯(京),2005.12.30~31

农村改革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解读“十一五”建议中有关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张晓山//中国改革(京),2005.12.29~31

从“新农村运动”到“新农村建设”——专访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教授/ 王平//中国改革(京),2005.12.32~33

“新农村建设”意义深远/ 张红宇//中国改革(京),2005.12.34~35

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李炳坤//中国农村经济(京),2005.11.4~9

“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学解读/ 张锐//中国改革(京),2005.12.43~44

掀起中国乡村建设的第三次高潮/ 刘奇//中国农村经济(京),2005.11.10~17

我国农业政策演变的两条基本线索/ 朱四海//农业经济问题(京),2005.11.9~15

破解全面小康的历史难题——关于“三农”工作的“五年”回顾与展望/ 刘明国//农村工作通讯(京),2005.12.6~13

构建利益互动机制 促进财政金融共同支持“三农”/ 吴纯//农村工作通讯(京),2005.12.32~34

中国农村社区公共物品投资的决定因素分析/ 张林秀  罗仁福  刘承芳 Scott Rozelle//经济研究(京),2005.11.76~86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要考虑社会转型的特性/ 窦凌//调研世界(京),2005.12.20~21

明晰农村土地所有权的紧迫性/ 彭美玉  叶子龙  王成璋//宏观经济研究(京),2005.11.50~51

区域竞争力构建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创新/ 杜伟//经济体制改革(京),2005.5.85~88

工业反哺农业的切入点/ 罗卫国//调研世界(京),2005.12.39~4031

江苏、浙江、广东、山东四省农业竞争力的比较分析/ 吴熙云//调研世界(京),2005.12.36~38

中国农村税费改革与乡村财政问题学术研讨会观点综述/ 廖洪乐  宋洪远//中国农村经济(京),2005.11.75~79

公共财政框架下农村基础设施的有效供给/ 杨林  韩彦平  孙志敏//宏观经济研究(京),2005.10.56~59

无公害蔬菜生产投入的成本结构分析/杨金深//农业经济问题(京),2005.11.16~21

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激励和约束看中国特色的城市化/ 高国威 孟祥林//农业经济问题(京),2005.11.51~56

农业加工企业闲置成本的形成和对市场绩效影响的研究/ 胡川//农业经济问题(京),2005.11.57~61

农业上市公司经营风险监控实证/ 葛永波  周倬君//农业经济问题(京),2005.11.61~64

农村扶贫开发理念辨析/ 朱启臻//农业经济问题(京),2005.11.63~66

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现存问题的政策探讨/ 张军//宏观经济研究(京),2005.11.60~63

关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与改革的思考/ 高启杰  谢建华  申建为高霞//调研世界(京),2005.12.10~13

产业资本如何介入乡村建设/ 温铁军//中国改革(京),2005.12.36~37

 

      经济管理

科学发展观研究综述/ 简新华  曾宪明//经济研究资料(京),2005.11.3~13

经济制度安排、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影响机理的经验研究/ 潘向东 廖进中 赖明勇//经济研究(京),2005.11.57~67124

经理层治理评价指数与相关绩效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评价的研究/ 李维安  张国萍//经济研究(京),2005.11.87~98

积极探寻经济理论与经济实践的契合点——第五届中国青年经济学者论坛纪要/ 周鹏  付强//经济研究(京),2005.11.120~124

经济行为的异质性和实验经济学的发展——全国首届实验经济学发展研讨会述评/ 王国成  黄涛  葛新权//经济研究(京),2005.11.125~128

“后新经济”时期全球不稳定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雷达  谢静//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京),2005.6.48~56

高外贸依存度下中国经济面临的风险与应对策略/ 彭金荣  陈利//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京),2005.6.57~62

税收差别政策与外商直接投资——税收优惠政策调整对FDI影响分析/ 闻媛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京),2005.11.23~26

电信资费模式研究/ 姜正新//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京),2005.11.39~44

独立董事制度有效性实证研究/ 伊志宏杜琰//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京),2005.11.61~65

我国外资问题讨论综述/ 付敏  陶长高//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京),2005.11.75~79

“政府规制和公共经济政策”国际研讨会纪要/ 王健//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京),2005.11.80

国有企业改革的几个重点难点问题/ 李荣融//宏观经济研究(京),2005.11.3~10

我国不良资产市场概况与发展趋势/ 李海平//宏观经济研究(太原),2005.11.19~23

关于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问题的探讨/ 宋伟杰//宏观经济研究(京),2005.11.44~47

西方货币政策股票市场传导机制研究的新进展/ 杨新松  龙革生//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京),2005.11.17~22

中国装备制造业三大基地的比较分析/ 崔万田//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京),2005.6.5~11

“重化工业化”之辨与我国当前的产业政策导向/ 赵国鸿//宏观经济研究(京),2005.10.3~640

2005中国企业500强看中国大企业的持续成长/ 胡迟//宏观经济研究(京),2005.10.7~11

调整与改善北京市产业布局的构想/ 课题组//宏观经济研究(京),2005.11.52~58

宏观调控形势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浅析/ 陆桂娟//宏观经济研究(京),2005.10.53~55

                                                                                                                                                                                

      市场营销

水平营销:创生无限商机/ 刘波  郑昭//市场营销(京),2005.12.18~21

找到化转危机的营销机会/ 赵昊//市场营销(京),2005.12.30~31

汽车营销如何突破潜规则/ 向寒松//市场营销(京),2005.12.34~36

成品油终端销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李平  李伟//市场营销(京),2005.12.44~4552

张裕百年用心良苦做市场/ 张安茹//市场营销案例——深度营销(京),2005.12~16

三星玩转体育营销/ 鳗鲡//市场营销案例——深度营销(京),17~20

“某钙镁片”市场策划纪实/ 缪耘//市场营销案例——深度营销(京),33~35

蓝蝴蝶鲜花野果汁上市策划/ 肖志营//市场营销案例——深度营销(京),39~44

从推销员到特首说起/ 未名//市场营销案例——深度营销(京),50~51                    

买断销售:渠道力量的自立冲动?/ 陈晓风//市场营销案例——深度营销(京),51~52

如何加强订货管理/ 杨晶//市场营销案例——深度营销(京),53~54

国内数码相机市场分析及B公司的对策/ 董强//市场营销案例——深度营销(京),55~60

星巴克成功秘诀/ 张璐瑜//市场营销案例——深度营销(京),24~28

蓝烨:联想的大客户差异化营销/ 范亮//市场营销(京),2005.12.27~29

 

      国际贸易

国际转移背景下的中国服务业——发展空间与对策/ 郑吉昌 夏晴//国际贸易(京),2005.11.13~16

WTO农业谈判之路——艰难、较量与展望/ 刘昌黎//国际贸易(京),2005.11.38~43

新一轮WTO农业谈判的进展与我国采取的基本策略/ 马有祥//农业经济问题(京),2005.11.26~30

中国与欧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实证分析/ 陆文聪  梅燕//国际贸易问题(京),2005.12.41~47

中国大豆国际贸易与国内市场价格关系的实证分析/ 余建斌  乔娟  乔颖丽//农业经济问题(京),2005.11.31~35

北京与上海、天津对外贸易现状的对比/ 扈德成//经济研究资料(京),2005.11.14~24

世贸组织成立以来全球贸易救济措施的运用情况与启示/ 刘立平//国际贸易问题(京),2005.12.5~10

世贸组织后过渡期我国出口农产品比较优势的转型趋势——来自山东、江苏农产品出口大省的经验/ 史纪新//国际贸易问题(京),2005.12.11~15

世贸组织制度和核心劳工标准关系研究/ 刘庭 贺俊//国际贸易问题(京),2005.12.16~21

国家贸易保护政策的聚类分析/ 孙文远//国际贸易问题(京),2005.12.22~25

研发类FDI的发展趋势及对中国的启示/ 詹晓宁  邢厚媛//国际贸易(京),2005.11.32~37

我国基于FDI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 张小蒂  //国际贸易问题(京),2005.12.104~109

技术创新对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 魏龙  李丽娟//国际贸易问题(京),2005.12.32~34

外国直接投资与我国对外贸易的实证研究/ 张为付  武齐//国际贸易问题(京),2005.12.80~90

贸易投资一体化与当代国际直接投资新动向/ 丁建民  方勇//国际贸易问题(京),2005.12.91~93

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战略构建/ 俞毅//国际贸易问题(京),2005.12.94~97

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发展的实证研究及趋势分析/ 黄蔚//国际贸易问题(京),2005.12.98~103

跨国公司子公司研究的演进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徐金发  张慧//国际贸易问题(京),2005.12.110~115

 

      电子商务、电子政务

塑造品牌  方正演绎“超越”/ 海子//中国电子商务(京),2005.11.6~8

方正掀起中小企业“超动力风暴”/ 海子//中国电子商务(京),2005.11.9~11

淘宝网:“免费” 的盛宴/ 张素娟/中国电子商务(京),2005.11.12~13

关于网络转型的思考/ 张素娟//中国电子商务世界(京),2005.11.14~17

网络集采,大势所趋/ 伍利华//中国电子商务(京),2005.11.22~24

天价域名横空出世 电子商务领域好戏连连//中国电子商务(京),2005.11.25                                                                                         

数字娱乐产业新的“组合拳”/ 张素娟//中国电子商务(京),2005.11.36~38

IBM软件10年风雨行/ 陶海青//中国电子商务(京),2005.11.46~50

长城教育信息化开花结果/ 石风//中国电子商务(京),2005.11.51~52

李江滨论道低端ERP/ 海子//中国电子商务(京),2005.11.68~71

基于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研究/ 白贞武//中国管理信息化(长春),2005.11.53~54

电子商务信用机制的分析与探讨/ 钟光荣//中国管理信息化(长春),2005.11.55~57

电子现金及其应用研究/ 刘志远//中国管理信息化(长春),2005.11.57~58

建立县市级电子政务平台/ 朱耀庭//中国信息界(京),2005.22.32~35

安康搞好政府网站服务的思路/ 刘明泰//中国电子商务(京),2005.22.37

电子政务建设紧迫/ 张晓君//新经济导刊(京),2005. 23.84~85

 

金融证券保险

农村金融发展和改革的地区差别/ 李静//中国农村观察(京),2005.6.17~29

发展农村金融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王东阳  姜岳  胡志全  程广燕  张永霞//农业经济问题(京),2005.11.44~47

我国农村金融供求状况分析/ 王金龙//农业经济问题(京),2005.11.47~50

农村民间金融的脆弱性与相机治理/ 崔慧霞//经济体制改革(京),2005.5.80~84

发达国家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外生性特征及其启示/ 李富有  冯平涛//经济体制改革(京),2005.5.150~153

农村金融制度安排中的差异性分析/ 周好文  余浩//金融理论与实践(郑州),2005.11.3~5

悖论中的农村金融改革/ 张乐柱//金融理论与实践(郑州),2005.11.6~9

关于完善金融宏观调控机制的思考/ 张瑞怀 张强//金融与保险(京),2005.11.41~43

引导与干预:不同汇率制度中的央行行为分析/ 马德功//金融与保险(京),2005.11.49~53

汇率调整后外汇理财市场与风险防范/ 宋淑玲//金融理论与实践(郑州),2005.11.46~49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回归有管理的浮动/ 李扬  余维彬//金融与保险(京),2005.12.33~38

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前景分析/ 陈炳才//金融与保险(京),2005.12.39~41

汇率决定理论的新近发展:文献综述/ 陈雨露  侯杰//金融与保险(京),2005.12.45~51

浅谈货币政策的实施/ 崔学兰  李海洪//金融与保险(京),2005.11.54~56

对我国外汇储备高增长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 吴志明  姜昱//金融与保险(京),2005.11.73~75

利率期限结构的理论与模型及其研究进展/ 闫瑞增  谢赤//金融与保险(京),2005.11.76~78

警惕中国外债的潜在风险/ 邹欣//金融与保险(京),2005.11.79~82

我国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协调问题研究/ 秦国楼//金融与保险(京),2005.11.44~48

商业银行银行卡业务发展研究/ 中国农业银行河南省分行课题组//金融理论与实践(郑州),2005.11.25~27

运用电子商务技术 构建未来商业银行/ 张幸鸽 //金融理论与实践(郑州),2005.11.23~24

商业银行实施绩效审计业务探讨/ 李伟//金融理论与实践(郑州),2005.11.36~38

银行服务定价策略研究/ 陈敏 //金融理论与实践(郑州)2005.11.39~41

IRB法及农发行风险管理借鉴/ 田永强//金融理论与实践(郑州),2005.11.53~55

中国信贷市场的变迁与趋势/ 易秋霖//金融与保险(京),2005.12.59~62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思路分析/ 叶陈刚  贺祖泽//金融与保险(京),2005.12.75~77

国有商业银行在欧盟市场准入问题上的思考/ 王腾//金融与保险(京),2005.12.82~87

我国保险业空间布局研究/ 朱俊生 //金融与保险(京),2005.11.123~127

中国农村人身保险市场需求分析/ 阎建军//中国农村观察(京),2005.6.30~37

 

      财务与会计

改进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几点思考/ 程晓佳//财务与会计(京),2005.12.47~49

我国政府会计准则模式及体系研究/ 王建英//财务与会计(京),2005.12.50~52

上市公司年报会计差错更正的思考/ 刘绍军//财务与会计(京),2005.12.22~23

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业务流程的探讨/ 黄辉//中国管理信息化(长春),2005.11.28~32

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基本特征及其实施难点/ 何日胜//中国管理信息化(长春),2005.11.33~34

论网络财务对会计发展的推动/ 苏亚洲//中国管理信息化(长春),2005.11.35~36

浅议ERP系统与会计信息系统的关系/ 卢新国//中国管理信息化(长春),2005.11.40~42

会计信息化与ERP软件普及应用/ 王文京//会计之友(太原),2005.11.4~5

会计无纸化——管理信息化的必然趋势/ 童伟//中国管理信息化(长春),2005.11.43~45

IT环境下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王志定//中国管理信息化(长春),2005.11.62~64

会计模拟实践教学的质量控制探讨/ 向有才  熊筱燕//会计之友(太原),2005.11.34~35

 

      法学

更加严厉的保护措施——美国对中国企业进行“337调查”的主要特点、影响及对策/ 李志军  衣燕青//国际贸易(京),2005.11.49~52

劳动合同若干法律问题的思考/ 曾咏梅//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京),2005.6.107~113

公司治理的司法保障——司法介入公司治理的法理分析/ 刘桂清//经济法学、劳动法学(京),2005.11.10~16

论中国环境标志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刘波//经济法学、劳动法学(京),2005.11.26~32

强制要约收购:制度发展、评价与适用——基于经济法的视角/ 王建文//经济法学、劳动法学(京),2005.11.45~51

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法经济学分析——兼论中国《消法》第49条的法律适用/ 李珂  冯玉军//经济法学、劳动法学(京),2005.11.52~58

入股技术的法律界定/ 吴椒军  朱双庆//经济法学、劳动法学(京),2005.11.66~70

行业协会的反竞争行为及其法律规制/ 侯雪梅//经济法学、劳动法学(京),2005.11.71~75

委托理财中资金账户户名与资金所有权的法律关系/ 李江英  倪知良//经济法学、劳动法学(京)2005.11.84~85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修订草案)》的说明/ 曹康泰//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京),2005.7.570~578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修订草案)》修改情况的汇报/ 洪虎//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京),2005.7.578~582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修订草案)》的说明/ 周正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京),2005.7.611~616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 金人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京),2005.7.627~628

论现代法治视野中的民事举证责任/ 邵明//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京),2005.6.100~106

软件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的比较——兼论版权与商业秘密对软件的组合保护/ 朱谢群//民商法学(京),2005.11.35~41

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利益衡平问题研究/ 赵明昕//民商法学(京),2005.11.52~64

物权登记应采对抗效力的几点理由/ 郭明瑞//民商法学(京),2005.11.65~69

中美著作权法定许可制度比较研究/ 李永明  曹兴龙//民商法学(京),2005.11.104~110

 

各省市领导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上的讲话

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造就高素质产业大军/ 天津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俊芳//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京),2005.35.5,7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推动职业教育 推动职业教育为振兴老工业基地服务/ 辽宁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鲁昕//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京),2005.35.6

做大做强职业教育  努力为“两个率先”服务/ 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王湛//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京),2005.35.7~8

加快发展民办职业教育  形成多元办学格局/ 江西省人民政府常务副省长吴新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京),2005.35.9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贾连朝//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京),2005.35.10~11

开展职业教育扶贫助学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郭生练//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京),2005.35.11,15

发挥职教资源优势  积极开展进城务工人员培训/ 广东省人民政府常务副省长  钟阳胜//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京),2005.35.12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服务百万库区移民/ 重庆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   黄奇帆//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京),2005.35.13~14

把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 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蒋巨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京),2005.35.14~15

实施“一网两工程”  增强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能力/ 陕西省人民政府常务副省长 赵正永//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京),2005.35.16,21

 

高等职业教育研究

高职教育管理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李新宇  赵丹//北京教育(高教版)(京),2005.11.49~50

高职院校班级管理中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万成海//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京),2005.35.33~34

高职院校学风建设思考/ 毛尚华//教育与职业(京),2005.33.33~35

高职院校“双证”融通的优势、难点与突破/ 壮国桢//职业技术教育(京),2005.6.24~28

高职教育应产学研互动促进专业发展/ 刘明新//教育与职业(京),2005.33.58~59

地方高职创业教育与创业指导的实践与思考/ 伍建桥//教育与职业(京),2005.33.59~61

论农村职业教育不足与农村劳动力转移/ 殷晓清//教育与职业(京),2005.33.28~29

“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调查研究/ 余祖光//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京),2005.35.17~21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 韩志平//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京),2005.35.22~23

构建农民职业培训支撑体系/ 张社梅  王征兵//职业技术教育(京),2005.6.38~40

高职院校教师应深入企业调研/ 彭宝利付云强  雷晓忠  赵芸平//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京),2005.35.35~36

高职高专院校“    特色或创新项目”评估状况初析/ 齐福荣  尹景玉//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京),2005.35.48,50

国际视野下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周谊//职业技术教育(京),2005.6.47~51

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研究/ 尹景玉//中国高教研究(京),2005.11.61~62

美、法、德、日高等教育职业化概况及对我国高教改革的启示/ 曾令奇//中国高教研究(京),2005.11.63~64

高职课程及其体系和目标研究/ 彭正     //职业技术教育(京),2005.6.29~37

高职公共基础课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家颐//中国高教研究(京),2005.11.65~66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顾力平//中国高教研究(京),2005.11.67~68

 

计算机科学

2005年十大流行软件盘点/ 王维惟//互联网天地(京),2005.12.34~38

短信搜索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高昊江  张宜生  梁书云  李德群//计算机系统应用(京),2005.12.2~4

基于J2EE设计面向服务体系结构框架/ 邓武 杨鑫华//计算机系统应用(京),2005.12.5~8

基于构件的软件测试技术研究/ 马良荔卢炎生  刘孟仁//计算机系统应用(京),2005.12.44~47

基于校园网的流媒体教学互动系统设计与实现/ 欧新良  刘雪华//微计算机应用(京),2005.6.694~697

VRMLScriptJava在虚拟现实中的应用/ 汪大勇  汪小勇  丁凌云//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京),2005.12.29~30,44

新一代的网站开发技术XSP/ 刘知贵  杨立春  蒲洁//计算机应用与软件(京),2005.12.94~95120

校园网用户定位系统设计方案/ 马俊文//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京),2005.11.59~60

VPN服务器安全性控制的实现策略/ 邓昶  刘小晶//计算机系统应用(京),2005.12.63~66

校园网环境下IP地址盗用防范技术研究/ 翁小兰//微计算机应用(京),2005.6.684~686

危害网络安全事件的调查策略/ 谭建伟田鸿立//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京),2005.11.43~45

计算机蠕虫病毒的分析及防御技术/ 黄家林  张超  丁罕  李树旺//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京),2005.11.77~79

网络病毒事件预警系统研究/ 陈建民//计算机安全(京),2005.12.4~6

共享软件加密的一些误区/ 王晓华//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京),2005.12.78~81